最近视频的风头被奇虎抢去不少。但国内外两条新闻还是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兴趣。
首先是酷6老李的离职撒尿去了。无论给出什么解释,和他希望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大片模式”,必将导致酷6的亏损扩大,从而为董事会所不接受有很大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外媒的一篇报道却颇具故意火上浇油的架势。YouTube今年的毛收入将达到20亿美元,早已实现盈利,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0亿美元。正所谓:国内葫芦(HULU)好看树难栽,墙外原创花开春满园。
毋庸置疑,影视剧集正版化是中国互联网的必由之路。最近主管部门加大监控和制裁力度,百度文库最近被作家们猛烈抨击,让正版化的步伐会更快更猛。国内很多原来以分享原创起家的也都倒向了HULU模式。但对于视频网站而言,这条路并非那么平坦。原因很多,比如国内视频网站与国外不同,版权方不参股,导致价格飞涨,直逼电视台;带宽成本居高难下;用户粘性不足,除了个别网站,大部分网友跟着影视剧走,谁家有片子就看谁的。总之一句话,如果去掉版权分销,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视频网站都赔,而且不少陪。
这么看来,国内的葫芦娃要想呼风唤雨,至少得等到三个条件成熟,第一价格回归理性,寻求版权方参与。第二广告价格升到合理状态,不再做受气的小媳妇。第三,成本控制到达合理阶段。但有个问题,就是为了跑马圈地,大家还都是有钱就烧,很难形成合力,所谓的一些联盟也是镜花水月。
去盗版化,不一定非要学烧钱模式,其实坚持原创和分享并非没有出路。原创视频一直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用户欣赏和主动传播。还以美国的YOUTUBE为例,他们的网友除了看,主动上传原创作品是他们的最大特色,比较火的视频的流量都在千万以上。很多人会有两个疑问,第一网站通过这些原创有钱赚吗?第二,中国的原创力量多吗?
YouTube最受欢迎100个视频片段中,81%的都搭载了广告,而去年只有大约60%。可见只要做到足够的用户认可,广告主自然认可。第二个问题,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人,仅仅56网就有70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很多门户网站的数量。随着85后、90后等新生代用户的崛起, 可以发现,这些用户的习惯已经逐渐从单纯的自己看视频,转向与大家分享视频,甚至制作视频。中国人其实不缺原创的智慧和热情,关键是看咱们这些视频网站有没有点燃他们热情的办法。
用户有了,榜样有了,希望有了。剩下的就是看你有没有想法,视频网站要想做原创,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放羊”似的运作。要有合理的引导和主动的推送,不断培养大家的兴趣和热情,并用自己的平台打造出一批通过原创分享走红的达人甚至赚钱的富人,进而产生大的社会规模效应,引起品牌客户的注意,才能完成质的蜕变。
现在国内一线视频坚持分享和原创的只剩下56网。好在这个网站的韧劲十足,虽有反复,但还是在谷歌和Alex的排名上稳定在了三甲行列。这说明,网友还是认可这种网站存在的价值。56倒还真的没有盲目跟风,据报道,活跃用户的数量和原创队伍的数量一直是56的优势。今年他们推出“56创造”的品牌,通过“黑摄会”、“原创兴趣小组”等手段来主动扶植国内优秀的原创导演和原创团队,逐渐成为民间原创高手交流的第一阵营和优秀原创作品首播必选。
原创内容很多网站其实还都保留了,但是56是把这些作者当主角来捧,其他网站是把他们当猎物来用。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原创导演和机构倒向56。几年下来,56走出了后舍男生、筷子兄弟、郑云、“大衣哥”朱志文等网络红人, “配音女孩小妤儿”、“广园西乐队”等达人也通过制作娱乐性很强的视频内容,在社会上赢得了大量的粉丝。
在3G时代,智能手机、家用数码摄像和视频制作软件迅速普及,随手拍成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最时髦的潮流,微博、SNS的火爆也给这些用户分享视频提供了二次互动的福地,最能打动网民的原创从而实现迅速、广泛的传播。这给原创视频带来了大量的新作者、新观众,以必将在未来引发广告客户的关注,为视频网站带来不菲的收益。网民的智慧和力量确实巨大,谁能抓住这个先机,谁就在中国视频网站的未来潮流中获得更大优势。
别把原创不当干粮,没准人家是顿满汉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