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CPI


 

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月份和一季度经济数据情况。根据数据描述,中国一季度CPI同比涨5.0% 3月份CPI同比涨5.4% 3月份我国PPI同比上涨7.3% 环比上涨0.6%,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6.3%,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0%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组数据就是CPI,而统计局对CPI的表述又有点迷惑:采用新权数计算的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383%,环比下降0.207%,采用旧权数计算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415%,环比下降0.225%

 

关于这组数据,实际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深入理解的:首先基数的不同是3月份的数据同比继续放大的原因之一, 20102CPI2.7%3CPI2.4%,很明显3月份的比较基数是低于二月的,因此采用同比的方法之时,三月份的数值大于二月份是大概率事件。在考察货币政策是否对通胀控制有作用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观察环比数据的变化情况。而环比则不是简单的两个数字相减,而是换成以二月份的数据为基期100%来计算,现在得出的结果就是三月份的CPI涨幅与二月份相比是下降的。而且这是多个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下降,这也就说明前期的货币调控逐步通过经济循环生效。在环比方面,大家要注意的也就是数值的下降是否能形成一种趋势。

 

其次,我们发现在旧的计算方法之下CPI的环比降幅实际更大,这意味着什么?旧的计算方法与新的计算方法相比,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食品的权重相对较大。因此从旧的权数计算方法来看,食品对于环比数值下降的贡献较大。因此可以说明食品价格涨幅下降是引发CPI环比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对于通胀的控制来说,就是相对有利的一面了,因为食品是引发本次通胀的源头,源头的压力下降对于整条链子来说是有利于缓解压力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等调控政策真正落实到宏观经济中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央行的密集调控实际上是从去年10月才开始,因此时间的原因也要综合考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去年下半年的CPI是逐步高升的,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各个月份的CPI比较基数都要比3月高,因此出现同比数值回落的可能性也较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半年CPI同比和环比同时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是也该将通胀这一基础改成反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