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加速聚集,步入大城时代,苏州对园区这个东部新城有着更加深切的期待。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园区在苏州中心城市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明确继续把东部作为首要发展方向,希望园区建设成为更具时代气息、更具国际品位、更具个性魅力、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样板。
肩负使命,园区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把园区建设成为“三化三型”,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新城区。
踏上新征程,挑战和机遇并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加快推进,苏州由高速公路时代迈向“三铁”时代,苏州将成为国家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苏沪同城化效应加快显现,园区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园区发展也必须面临这样的现实:交通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对建设紧凑型城市支撑不足;园区与古城区及周边市县快速交通联系尚未完全打通,对外交通有待进一步畅通;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服务设施还比较缺乏;各镇与中新区的差距仍比较明显。
探索发展新路径,《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已清晰地勾勒出东部新城的发展脉络: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由三大功能板块、两大枢纽节点、三大城市副中心组成的“3+2+3”发展格局;
——精品化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现代开放、简约大气、精致宜居的“洋苏州”;
——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以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为核心,努力建成全国领先、智慧特色明显的信息化示范区。
再出发,东部新城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规划纲要概览】
1、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开展中新区首期8平方公里区域“优二进三”、“退低进高”工作,提升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统筹推进中新区和各镇发展,进一步优化各镇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提升区镇一体化水平。
2、形成“3+2+3”发展格局
园区“十二五”期间应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由三大功能板块、两大枢纽节点、三大城市副中心组成的“3+2+3”发展格局。
三大功能板块是指金鸡湖金融商贸功能板块、独墅湖科教创新功能板块、阳澄湖生态旅游功能板块。
金鸡湖金融商贸功能板块:以金鸡湖为中心,以轨道交通1号线为主线,形成贯穿湖西湖东、涵盖地上地下的苏州东部现代化城市形象和商业主轴,完善中心城市CBD功能,加快打造城市高端产业中心、金融商业中心、文化行政中心。
独墅湖科教创新功能板块:统筹推进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一、二、三期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技术研发、高科技产业,加快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纳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产学研集聚区和世界名校集聚区。
阳澄湖生态旅游功能板块:从养生、会议、文化、旅游等层面进一步提升该板块的地位,与金鸡湖周边大型商务会展功能形成互补,致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闻名的“会都”,将阳澄湖半岛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滨水休闲养生度假胜地。
两大枢纽节点是指沪宁高铁园区站节点和综合保税区节点。两者分别是园区的客货流门户。“十二五”期间,高铁园区站将成为沪宁高铁与通苏嘉高铁的交汇点,是园区及周边地区客流的主要集散地,高铁站周边区域定位为综合商务办公集聚区;综合保税区将进一步发挥综合集成优势,成为产业集聚、业态丰富、贯通港空、辐射内陆,与国际国内市场密切关联的商贸物流区。
三大城市副中心是指各具特色的娄葑、唯亭和胜浦三个副中心。娄葑镇要发挥近城靠区优势,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商贸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力争率先全面实现城市化;唯亭镇要发挥交通临湖优势,以高铁建设为契机,打造最适宜人居和人才创业的生态型湖滨新城,加快建成北部现代化交通枢纽和生态型宜居门户;胜浦镇要发挥园区昆山双向辐射优势,加快建成规划科学、建设精致、环境优雅、配套完善的城市副中心。
3、精品化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现代开放、简约大气、精致宜居的“洋苏州”,形成具有时代气息、国际品位、个性魅力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智慧新园区”。
【各方解读】
“三化三型”是园区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都对园区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园区在未来发展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园区树立“更高的目标定位”,“三化三型”就是结合园区特点贯彻各级领导指示要求的实际体现。同时,我们提出“三化三型”也是对苏州市建设“三区三城”战略目标的落实和呼应。
“三化三型”是园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转型升级是园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三化三型”就是园区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尤其是《规划》把以前提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改为“高科技园区”,就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从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为主转变,使创新驱动真正成为园区发展动力,把“SuzhouIn-dustrialPark”发展成为”SuzhouInnovationPark”。
“三化三型”也充分体现了园区发展“以人为本”的导向。富民惠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园区“十二五”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在原来“三化两型”基础上,新增加了“幸福型”,就是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理念,同时考虑到“幸福”是一种感受,比“和谐”更准确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追求和导向。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规划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高级顾问、原规划管理署署长符基仕: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一个正在呈现的建设趋势是:规划更有责任,推行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我本人十分注重这个趋势,具体到园区建设,建议参考欧洲的成功实践,适时推行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等非机动交通系统,无论是休闲还是通勤,尽量减少使用小汽车和巴士,减少环境污染。
现在,园区规划官员已经学到了很多新加坡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新的经验,园区应当和其他城市输出、分享这样的经验,为中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凸显“三湖”锦簇优势,建设亲水现代新城
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顾建平:从空间布局看,园区的地域风貌是金鸡湖、独墅湖和阳澄湖三水簇拥环绕,亲水资源得天独厚,园区发展应当依托城市设计新理念和现代科技新进展,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凸显“三湖”锦簇优势,建设亲水现代新城。
从发展新城市的目标看,“十二五”时期,园区这个东部新城应当具备四个特质:“创新”、“幸福”、“智慧”、“低碳”。所谓“创新”,就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出的附加值率和高端就业岗位;“幸福”,就是要不断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智慧”,就是要大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碳”,就是要致力于绿色发展,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十一五”城市发展成就】
“十一五”是园区城市建设大跨度加快推进的时期,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东部新城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9亿元,建成各类商务楼宇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700万平方米。
基础保障持续增强。沪宁高铁园区站竣工投用,轨道交通1号线园区段建设进展顺利,北环东延二期、阳澄湖大桥、中胜大桥、界浦河大桥等建成通车,一批道路改造相继完成,东部新城大交通提速升级。月亮湾集中冷热联供项目、第二污水厂建成投运,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新城形象持续提升。集群推进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中新生态科技城等重点板块建设,环球188、恒宇国际一期、档案中心、综保大厦等陆续竣工,东方之门、凤凰国际书城、圆融星座、九龙仓和新鸿基等超高层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大楼加快建设。工程创优再结硕果,科文中心获得“鲁班奖”。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建筑推广试点工作稳步开展,中新生态科技城开发初具规模,清华大学环境科学技术研发基地、上海交大纳米环保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落户,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新增市级绿色企业占全市近60%。新增环保型公交车100辆、新辟公交线路4条。绿化亮化美化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沪宁高铁园区段绿化获省“突出贡献奖”。
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强。法人、地理、人口三大信息库建设深入推进,加贸综合管理二期、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华东地区等级最高的第三方数据中心——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建成开业,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应用不断推广;中国移动感知中国苏州应用中心落户,智能公交项目一期投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