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刘文彩的收租院是组织宣传作品,这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的收入很大部分上缴财政,肯定是真的,但我不觉得光荣,只觉得无奈……
开两会,对于我这样的财经人士而言,感兴趣的无非是政府账本,其他对我都是打酱油——其实对大家都是打酱油。
今天的账本显示:中国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指标拟安排为: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人民币,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支出100220亿元。
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报告指出,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报告表示,过去的五年,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3%,国家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
大家注意到没有?如果将中国财政比作一个基金的话,那么它的收入增幅,恐怕让目前所有的公募基金经理汗颜——21.3%,考虑到庞大的基数,我估计就是巴菲特来操盘,也未必做到五年翻番。
和中国财政税收增速相比,什么最牛基金经理,都是神马,都是浮云……
你五年来收入翻番了吗?如果你没有的话,毫无疑问,你被财政贡献了,因为中国是间接税体系,也就是说,你到餐馆吃碗饭,到超市买筒手纸,或者买盒烟,你实际上已经向政府缴税了——即使你没有持续五年纳税证明。
是不是9万亿的财政税收都实打实的被财政收上去了呢?不是这样的,大家看看去年2月份的报道,就明白了:
经济活动都是有成本的,税收当然也不例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张德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税收的征管成本,包括,税务局人员的工资,办公经费、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一些研究经费。
关于税收成本,官方并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国只有对税收收入的考核,却没有对征税成本的考核。”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1999年的征税成本约占税收总额的3.12%,目前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6%,而同期美国征税费用约占税收总额的0.58%,日本是1.13%。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按美国国内收入局1992年年报统计,当年税收征收成本65亿美元,占税收收入总额11207亿美元的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为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而在我国,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1994年税制改革和税务机构分设后,征收成本有所上升,到1996年约为4.73%。据估算,到上世纪末中国的税收成本率约为5%~8%。其中东部及沿海地区较低,为4%~5%,如山东为4.3%,广东为4.7%;西部欠发达地区较高,为10%左右,如内蒙为9.6%,贵州为11%;中部地区大致为7%~8%,如河北省1998年为7.96%。
哪有那么复杂?你少收几个税收,大家都肯定幸福了……
福布斯根据对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税负进行的比较研究,用税负痛苦指数作为衡量税负轻重的指标。而连续几年,中国都在这个税负榜单中名列前茅。李炜光说,世界银行曾对不同国家的收入水平类型提出过一个划分标准,人均GDP低于78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宏观税负的平均值一般为13.07%;人均GDP786~3125美元的国家为中下等收入国家,宏观税负平均值一般为 18.59%;人均GDP3126~9655美元的国家为中上等收入国家,宏观税负平均值一般为21.59%;人均GDP大于9656美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宏观税负平均值一般为28.90%
就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我国目前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宏观税负2005年为19.39%,宏观税负指标已经超过18.59%的平均值。按照目前税收速度增长,已经超过了中上等收入国家21.59%的水平。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的数据更触目惊心。他说,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新增债务余额,加上去年通货膨胀率是-0.7%,2009年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率达到52.9%。
“税收规模差距不大,税收成本却是人家的一二十倍,不降低征税成本,税负也很难降低。”李炜光说。
------------------------------------------------------------------------------------------------------------------以上是2010年讨论2009年的问题,现在2011年,大家没事再看看
财政收入增幅20%以上,税收成本没见过下来——相信我它只会持续增长,同志们收入未必能跑赢通胀,更别说财政收入了,下面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是不可持续发展。
八十年代规定个税起征点800元,那时的800元人民币,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8万元!现在居然有专家说,调高个税起征点,不能缩小贫富差距——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