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爬救女”炒作者双双致歉追问不能止息 刘效仁 联手策划“跪爬救女”炒作事件的G4在线版主“金泉少侠”和母亲谢三秀,面对记者痛哭失声,共同倒歉。谢三秀哭诉自己只是一个可怜的母亲,“如果爱心人士不接受我的道歉,我愿意把所有的捐款都退回去,我宁愿回去以前到处发帖求助,我宁愿到处奔波,也不想要这个钱了。”满腔爱心的网友们竟落入恶意炒作的圈套,痛感社会诚信又遭重创,咒骂铺天盖而来。有评论认为,“网络推手罔顾人伦天理、毁损尊严、播弄母爱,轻侮公众良心和善意的炒作手段,则标示了我们身处的环境中,诚信和道德的价值和底线”。但又不能不承认, “假如不是这个秀,这个孩子的癌症会要这个孩子的命”。(2011年03月27日 广州日报) 3月22日 ,广州天河路,谢三秀抱着孩子往体育中心方向,边走边跪。立即引发了公众的围观,好心人纷纷伸出了捐助的爱手。可 “通过策划事件感动人,让有爱心的人为其捐款救她的女儿” 的《执行策划方案》,显示上传日期为3月21日 ,执行日期为22日。方案计划“通过广州的媒体报道,引发全城爱心人士为其捐款”。甚至为媒体报道拟好了标题,并且颇吻合媒体报道标题的大意。真相曝光之后,援手的人们顿生被人捉弄乃至玩弄之叹,几至将“策划人”淹没在唾沫之中,相关网站也不得不拿“金泉少侠”祭诚信之旗。 对“金泉少侠”的所有批评,包括咒诅,都可理解。毕竟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乃至于冷漠无情的当下,以“狼来了”式的悲情透支大众善意的“策划”, “必将令麻木与冷漠的社会氛围日益弥漫”。我们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经不起这样的“欺哄”了。可不能不省察,人心的冷漠从何而来,善意的透支又因何而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类悲情故事实在太多太多,已经让公众应接不暇,甚至真假莫辨了。 据称,珊珊妈妈很早就开始网上求助了。 3月13日 亦在摇篮网的爱心摇篮发布求助帖子。但因摇篮网需帮助的贫困病儿太多,连一些爱心妈妈自感能力有限,“一直没有给予珊珊什么帮助”。“贫困病儿太多”早就让善良的公民心肠“刚硬了”,相信不少的读者会共同的体味。笔者的邮箱就不时有“救救孩子”之类的“不速之邮”,开始还打开看一看,后来见无力相助,只能一洒同情的眼泪,便不再轻易打开。心儿,于是慢慢结了一层茧儿。 结果,正如策划人所测度的,“女儿患病无钱医治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感动的事件才会得到社会的同情与帮助”。如果事件不典型,不特别,不能感动人心,那么再悲情的事件和人物,都不足以引起公众的围观,媒体的关注,好心人的援手。这种“创意”揣磨透了,当下社会的人情物理世俗百态。谁也不能否认,“救命比道德重要”,但如此“策划”却系饮鸩止渴。 网络的公信力被破坏,公众的善良情感很受伤,试想一下,此后再遇到更需要帮助的人,该怎么办呢?“病儿的惨况,母亲的境遇,折射了世态的炎凉冷暖,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悲情”,同时更映照出政府大病救助制度的缺位和社会担当。全国尚多少患重病孩子等待救助?有多少母亲跪趴着祈求援手?好心人委实撑不起保障的蓝天,而政府的援手却迟迟不肯伸手?我们不希望通过炒作来救命,更期待有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作后盾。 在石金泉看来,要在短时间筹集到救命钱,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实属逼于无奈。”在责备甚至痛骂“金泉少侠”炒作的同时,我们更当唤起政府救助制度的坚立。否则,所有的道德拷问都无足轻重,或沦为空谈。 http://news.sohu.com/20110325/n279985386.shtml http://news.sina.com.cn/pl/ 2011-03-25 /062022178134.shtml 通联: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刘效仁,235300, 电话,05578095386办,[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