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现金流海啸来袭,房企受重挫


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50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242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12173亿元。从表面上看,前2个月,商品房销售额比开发投资支出多近1000亿元,房企资金来源比开发投资支出多近8000亿元,似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非常充裕。但房地产企业除了开发投资需要流出资金外,人力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等都要支出资金。因此房企整体现金流其实始终濒临零点。

   事实上,根据19家已发布2010年年报的上市房地产企业,有七成公司的现金流为负值,招保万金四大房地产龙头企业中的保利地产已出现了223.7亿元的现金“赤字”。同时,1-2月,全国房企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为2679亿元,仅仅小幅增长7.7%,而个人按揭贷款1280亿元,下降11.3%。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和调控政策的要求,在收紧房地产相关贷款。

   融资渠道较窄的中小开发商日子显然更难熬,日前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即从一中小开发商的口中得知,他们资金链已绷得很紧,为此他们正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从信托、私募等渠道融资,因为银行口子已收得很紧,二是做好甩盘的准备。说到底,不管收成如何,追逐现金,是房企的天性。更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银行业房地产开发贷不良贷款1月环比12月微幅增加1个多亿,不良率增幅上则不到0.1个百分点,而这些不良主要来自中小开发商。

宽信现金流管理专家点评
    房地产行业在近几年,风头日进。一方面,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其现金又主要依附于投融资和筹资渠道直接给力,来推动经营性资金的流入和周转。这就要求有宽松的政策生存环境和稳定的投融资、筹资渠道。另一方面,80后的结婚潮生子潮来临,住房进入国民阶段性井喷状态,机遇难得。此时不套现,何时套现?!
   基于这两种欲望和需求,房地产成为最热衷于追逐现金的企业。但又正是因为其现金管理的基点不在于经营性现金的效能提升和转化,而在于过份依附于非经营性现金的变现;当这部分现金回笼或周转再出现问题,企业生存威胁巨大。正是这种错误的现金管理模式和方法,让房企越走越孤单。企业安全和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为了防止过早断链,房企又必须继续挺而走险,甚至饮鸠止渴:没有现金,先做新盘营销。没有现金,先去高价收地。没有现金,先捂盘待售。房企常常是一穷而白的人,还要装富装牛,这真是要求有很地道的表演技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的。偶尔装福虽然危险,却能长久锦衣寝安。房企老板----市场经济大潮中最现实的一群人,就这样看似先富了起来。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消费趋于理性,势必影响房企现金回笼的速度和数量。这是一次隐性的现金流海啸,却让大量房企在如何进行经营性现金动态平衡管理的问题上沉痛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