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煌人力资本管理法,把人的行为用四对八个区象来表示,也就是东方文明的八卦模型。人的行为,一定会产生具体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我们可以把其统称为性格或者人格。不同的人种与民族,因为其生存的环境与习惯的不一样,其总体偏向也就不一样。人格的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行为人的经历,所受到的教育与文明文化的影响,有所飘逸,在其人生的几十年中。这种飘逸不是无规律的,而是一种非跳跃式的线形移动。
人格曲线会紧紧跟着人的命运曲线,保持令人震惊的相关联性,相互影响。在西方文明框架中,认为平凡的人是不会思考伟大的问题,只有杰出的人才会具有创造力,提出崭新的、原创的,能够与传统教条进行挑战的思想,这是一种绝对的错误。只要具备坎的特性与在坎位,受水影响非常深的人,都会这样做,没有平凡与伟大之分,这也是东西方文明对于人种论解释的最核心差异。
1、人的行为学的演绎特征要素:
在人的行为学中,人的性格倾向在其人格的发展定型过程中,一直都会具有不断变化的趋势。因为人本身的特性会依赖于对象人所处的位置、环境,以及人自己所受到的影响力,从而在自己内心产生的一种渴望,这些东西都可以改变其性格倾向的运行轨迹。
但就对象人来说,人在幼年期间,绝对不是漆黑一片的蒙昧,人最初的性格倾向,形成于0-3岁之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实际上3岁时候形成的性格倾向将影响其一生,对于绝大部分人,3岁时所确定的八卦属性,将注定他一生将容易成为什么,不容易成为什么,当这些元素与对象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存环境、社会大事件联系起来的时候,几乎就形成了特定的个人命运倾向。
在人的行为学中,因为其偶然与必然的运行模型的不断演绎,在对象人掌握权利和可以影响他人命运的时候,其基础的性格倾向将起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在其不受到其他力量的干扰的情况下,几乎可以从对象人具有什么的开始,就可以推理与判断其最后具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人的行为学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不平衡特性,导致宗教神秘学说与宿命论的产生。判定人的行为学是否走向误区,关键在于判定其理论缺陷是否具备逻辑与可验证性。任何不具备可逻辑推理与可验证的神秘学说,都是非理智与科学的。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真正具有超人能力的神迹,一切对于幻像的解释,都最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古朴、浅显的道理之中。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由于某种人为的刻意需要,人类文明中,对于人行为学的研究,充满了垃圾。犹如人类自己的历史,所谓正统基本上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但我们总是又可以通过考古学与基本的人的行为学原理可以还原人类发展的本来历史。
人的行为学研究中,所确定的人的性格倾向以及命运倾向,只是代表对象人的一种行为倾向轨迹,而不是真正代表其本身的不可变化性。
2、人的行为的外部驱动力
影响人行为的外部驱动力,可以统筹为环境。包括政治、家庭、物质、其出生地区的磁场强度等等,范围相当广阔,这些力量影响与改变对象人的特定特征。但因为这些因素,过于庞大,在人的行为学研究中,很难一一进行科学与仔细的验证对比,形成每一个模型。所以,炎煌人力资本分析法在人的行为学研究中,只是把人的需求动机确定为人的行为的外部驱动力。
判断一个人的动机,就需要判断与了解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呼吸 ◆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 分泌 ◆ 性 人的生理需求里面,也有阴阳。呼吸的需要、水的需要、食物的需要、睡眠的需要、分泌与发泄的需要,属于阴。生理平衡与性爱的需要属于阳。阴为顺流而下,阳则需要修炼与恒心,东方文明的练气、练丹就属于这个。获得生理平衡与性爱是一个让自我非常舒服的事情,但因为其核心刚好与人大脑中的快乐激发单元的机制相反,所以这种需求常被人忽视,这两个生理上的需要与其他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是高级需求。
如果属于阴的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包括性分泌与性发泄,人类个体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人成长的激励因素了。
属于阳的生理需求,是属于阴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的生理需求。它可以成为人长期的激励因素,一旦过了最初的开始阶段。过了最初的阶段,属于阳的生理需求,则变化到“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人身安全 ◆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 ◆ 财产所有性 ◆ 道德保障 ◆ 工作职位保障 ◆ 家庭安全
整个人这个有机体具有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情感和升华的需要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感情 ◆ 身体的阴阳平衡 ◆ 房中术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这个需要是从人的生理需要变化上升得到的,属于高层次的生理需要,属于阳。
(4)尊重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自我尊重 ◆ 信心 ◆ 成就 ◆ 对他人尊重 ◆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道德 ◆ 创造力 ◆ 自觉性 ◆ 问题解决能力 ◆ 公正度 ◆ 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人的行为学,没有动机的善意与恶意之分。善与恶只是方法论的选择,与行为学研究的本身无关。人的行为学不能简单确立为个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独立人格的组成,因为人的行为受群体行为与文明文化的影响巨大,他们的内涵与外延常常交织在一起。独立人的行为与群体的行为共性与矛盾,直接影响了集体主义。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倾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决然不同的集体主义。
因为人属于社会,独立的个人需要遵循人类进化与发展的需求,所以,人的行为就具备了善与恶,高尚与低级之分,东方文明称其为道德。道是指人行为的变化轨迹与倾向,德是指人的行为需要遵守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