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干事”与“干净”的重庆版本


一个“干事”与“干净”的重庆版本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前不久在重庆考察时说,“熙来同志对领导干部提出‘一要干事,二要干净’这个要求,我很赞同这个提法。”贺国强认为所谓“干事”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干净”就是要自觉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

得到中纪委书记贺国强的赞赏,一个“干事和干净”的重庆版本,可望于此在舆论的视野中逐渐浮出水面。

重庆的“干事”,于最近几年有目共睹。“唱红打黑”、“五个重庆”、公租房建设、农村居民户籍改革,……每项举动都是风生水起,也都牵引来媒体的聚焦和更多社会公众的倾力关注。媒体聚焦的是这些事项的舆论价值,比如曾经就有海外媒体评价重庆是“新闻富矿”;社会公众关注的则是这些事项,最终会形成怎样的利益分配体系?正所谓重庆市委市政府曾经声称的“民生蛋糕”,也就是指诸多改革事项能给普通民众带来分享直接利益的机会。

除此之外,重庆能否做到薄熙来曾经强调的“干净”必将同样引人关注。这些关注不仅是对薄熙来、黄奇帆等重庆领导群体的考验,更多代表着中国民众的一种普遍焦虑。事实上,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但在此同时执政的党员领导干部却不得不面临一个猜测或质疑,因为不少领导干部在能“干事”的过程中却“出了事”,没能过廉洁从政这道关。

“干事”与“干净”难道就一定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非此就只能即彼?!最近几年的重庆,无疑就是在社会公众的如此焦虑与忐忑中,执著地走着自己的路。

说重庆执著,不仅是主政这座直辖市的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坚毅、硬朗形象,更是来源于重庆最近几年给人的沉着冷静印象。“唱红”与“打黑”都曾直面正反两个极端的捧杀与棒杀;“五个重庆”具体到城市环境改进,却被导入“做秀”的舆论漩涡;就是本地市民纷纷叫好的公租房建设,也有人怀疑重庆是不是以此抗衡外来城建投资;……难能可贵的是,重庆在直辖10多年后渐趋稳健,最为成熟的标志便是对赞赏和掌声谦逊冷静、对嘲讽和质疑淡然平静,就像薄熙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对记者说的那样,“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最近曾经所言,“好的评价我们听一下就过去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忘”,“不合适的请一定提出来,我们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的薄熙来,显然有一定的底气;这就是执著走自己道路的重庆,近年来凸现出的不俗实绩。除了赞赏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多项“重庆模式”,贺国强在座谈中还特别提及重庆三组数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94亿元、增长17.1%,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了1991亿元、增长了70.8%;第二,去年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增长50%,实际利用内资2683亿元、增长80%,进出口总额124亿美元、增长61%;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32元和5277元,实际增长分别为11.3%17.8%

这些数据估计会让很多人感到枯燥;但在列举这三组数据之后,贺国强还给了更加直白的解读:“重庆不仅经济增长速度是快的,而且质量和效益也是好的”;“重庆在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与此同时,一个尽力“干净”的重庆正在日渐清晰。贺国强在考察后认为,“重庆市委、市政府廉政教育基地……不是局限于一市一地,而是放眼古今中外,站在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剖析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重庆集中开展‘三项治理’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反腐败和‘打黑除恶’斗争结合打击了歪风邪气、弘扬了新风正气、维护了公平正义;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资金管理和交易改革,有力促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考察之后,贺国强对重庆取得的成绩感慨“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向全市人民表示祝贺”;不论是重庆还是中国的其他省市,如果是既能积极“干事”、又能力争“干净”,这就不仅是将最大可能地解除某种公众焦虑,更是获得了一种民众普遍认同、并据此理由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贺国强称赞重庆“打黑除恶”斗争和“唱读讲传”活动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03/22/c_121215093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