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ndroid给我们的启迪


    昨日,我的短文“Linux保卫战已经打响“遭受到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我受不了,只得宣布”停火“。为什么呢?
    谷歌搜索引擎做的确实不错,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又冒冒失失地闯入智能手机领域,推出“开源”Android。为此,我们都很兴奋。......联系李开复,派人给我们介绍Android,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到Bionic库是怎么造出来的事情。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几年。......在这期间,我写了一些有关Android的短文,现在看起来,几乎全是胡说八道,误导了社会公众,心中感到很不好意思。
    《Brown Rudnick》法律事务所(Law Firm)是一间世界知名的国际性法律事务所,总部设在在美国纽约,在欧洲也有多处办事机构,拥有200多名资深律师工作者。去年,甲骨文就Android的Dalvik虚拟机Java代码抄袭问题把谷歌告上了法庭。今年2月22日,美国法院驳回了谷歌要求停止该项诉讼的请求,给业界传递了某种信号。当然,律师们的嗅觉都很灵敏,很有可能从中悟出了什么信息。这是大背景。
    3月18日,《Brown Rudnick》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题为“THE BIONIC LIBRARY: DID GOOGLE WORK AROUND THE GPL? ”(PDF p.10,本文简称“报告”),对于谷歌的Android而言,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昨天,我一整天都在搜索、研究国外媒体对此“报告”的反应和评论。实际情况是,到此时刻为止,谷歌还不敢站出来说话(反驳),其余所谓的“反驳”文章都很“乏力”(就是不“给力”的意思)。业界的这种静默说明了什么?是因为这个“报告”没有“理论水平”,没有“技术分量”,根本不值得一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只好等等再说。这也是我宣布暂时“停火”的原因之一。
    我这人有个毛病,喜欢钻牛角尖。昨天下午,我把“报告”拿出来反复琢磨一番,像钻研数学文献一样,死抠概念,尽力把“报告‘吃透,最后有所感悟。我发现,该“报告”的作者Edward J.Naughton(知识产权律师)具有丰富的c编程知识,概念清晰,推理缜密,不留破绽,国内少见。我敢说,这份“报告”不会让事务所丢面子。反驳“报告”,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容易想见,“报告”发表,就是给人看的,不怕反驳;要是怕被人反驳,那就不要发表。
    我发现,“报告”作者对于谷歌如何用脚本语言工具自动构造Bionic库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反复求证,无懈可击。我希望,反驳文章也能够有这种水平,才“够味儿”。
    最后,“报告”结束语(即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Android has already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the mobile device marketplace. Its impact on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may be far greater still. ”
     很明显,“报告”作者知道Android已经改变了现今移动设备市场的格局,同时,也知道Android对自由、开源软件的影响仍然可能是“far greater”(“深远的”)。这暗示着什么呢?也许是说,人类应当接受这个“软件怪胎”?GNU/Linux需要为它让路?对此,我十分苦恼。谁能够帮助我?责骂我不管用,我是一个数学教员,原本就不懂Linux。现在,我也累了,想回家了(回归数学领域)。在那里,人们能够相互尊重,探讨问题。......要是见了数学朋友(或我的学生),你们就不认识我了。
      说明:“报告”刊登在网站www.brownrudnick.com上,容易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