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引发社会危机之镜鉴



卫星拍摄到东京电力福岛核电站二号反应堆冒出白烟。

地震之后,整个日本内阁便进入紧急状态,夜以继日地指挥各方应对地震以及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日本社会在灾后的理性、有序表现令中国心生敬意,有专家学者已开始从中寻求对中国社会管理的借鉴之处。同时,这个地震期间格外“勤政”的内阁近日却在核泄漏处理方面受到各方指责,其在“核处理”过程中引发社会危机的教训也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

上周,一张枝野幸男怀抱泰迪熊玩偶睡觉的图片成为网友们追捧的“热图”。在地震发生最初一周里,这位日本目前“最辛苦的内阁大臣”主持了近30次记者招待会,不断为公众发布信息。转发“枝野睡觉萌图”的网络发起者还计算出,地震发生后,枝野幸男曾连续工作105个小时没有睡觉。

不只是镜头前的枝野幸男,地震一发生,整个日本政府便进入紧急状态,首相菅直人领导的“内阁危机管理中心”在地震发生21分钟内成立,开始指挥各方应对一系列灾害。除在官邸指挥救灾外,菅直人奔走灾区,亲赴福岛核电站视察……日本政府在地震中的“鞠躬尽瘁”有目共睹。

然而,随着核泄漏危机进一步恶化,对菅直人内阁的指责逐渐显现。3月15日的《朝日新闻》尽管报道了菅直人“我们绝对不会临危撤退”的决心,还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核电站事故增加,应对不足,政权的危机管理能力透露不足”,“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和事态把握的状况依然比较混乱”。

据日本媒体报道,3月17日,约300人在东京涩谷区代代木公园举行大地震以来第一场的反政府示威,示威者高喊“菅直人政府是凶手”。

19日,《华尔街日报》援引一名日本政府官员的话称:“这场灾难六成是人为造成的。”报道称,早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12日)上午,东京电力公司就曾考虑利用海水对反应堆进行冷却,但直到核反应堆爆炸后首相菅直人下达了命令,当天晚上才付诸实施。

旅华日本作家加藤嘉一也认为,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自卫队还是首当其冲的东京电力公司,在事件的处理上都没有表现出日本引以为豪的高效率。“我所认识的中日两国对核电有了解的人士都说,电站的控制者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停机、冷却、封闭’的对策,耽误了时间,是现在出事的重要原因。”

参加17日“涩谷集会”的一位示威者表示,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之后,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的消息常常滞后于事实的发展,并习惯以鞠躬和“不知道”来应对媒体的追问,这显然不能令公众满意。

一边是内阁成员的“鞠躬尽瘁”,一边却是对政府行动迟缓的指责。日本政府在这次危机中的努力似乎没有获得民众的满意。

“公共危机处理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实际情况总有超出原来想象的部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彭宗超教授说。他认为,日本政府在地震的预警和救灾方面做得已相当不错,只是引发的海啸以及核泄漏事故让日本政府措手不及。抗八级地震的核电站遇上前所未有的九级地震的情况也是难以预料的。“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而一味指责政府也有失公允。”

“再好的预案也不能包打天下。”彭宗超认为,日本有着发达的应急体系,而世界各国应对核危机的预案标准都高于其他任何危机预案。但这次日本政府应对核危机时,在资源调度以及协调各方力量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所以,在制定紧急预案时,最好能够预留制度的空间。”彭宗超认为,这次日本政府行动迟缓也与日本的体制有关。东京电力公司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于中国政府与国企。公司可能存在为自身利益考虑,而使重要信息无法及时上报。

“对于核能开发,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完全消除其中的风险。建立核电站,除了日常规范的管理,更要充分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彭宗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