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宣武门天主教堂及古观象台


        宣武门天主教堂,整体大气庄严,细节精美绝伦,让人禁不住赞叹,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建筑里缺少如此宏大精美的石结构建筑呢?

 

        宣武门天主堂,俗称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是北京最早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605年,现存的建筑建于1904年,是一座三层的巴洛克建筑。

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威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教堂,它是在明万历三十三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兴建的。清顺治七年(1650年),在德国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主持下,在宣武门礼拜堂的原址上开始了天主堂的翻建工程,两年后一座中国风格的大教堂建成。康熙四十二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教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康熙五十九年,北京发生地震,南堂建筑在地震中遭到损毁,次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屋顶做穹窿状。雍正八年南堂再次在地震中损毁,中国的雍正皇帝专门赐银一千两用于南堂的重修,重修后的南堂延续了原先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门窗屋顶皆用穹窿设计,显得更加敞亮和气派。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宣武门天主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遭到了义和团团民的围攻和破坏,1900614日,南堂被义和团烧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东堂、西堂、圣尼古拉堂、通州天主堂等建筑。1904年第四次重修的南堂主堂和附属建筑竣工,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宣武门天主堂的建筑。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3%E6%AD%A6%E9%97%A8%E5%A4%A9%E4%B8%BB%E5%A0%82


 



        古观象台上的仪器压根就是艺术品,把科学仪器铸造的如此精美。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侧,是明清两代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天文台。建于144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城池东南角,元大都东南角楼处。台的东侧原本与明清北京城墙相连。城墙在1957年后被拆除,因此现仅存古观象台。台体平面呈方形,高17.79米。台顶东西长23.9米,南北宽20.4米。最初台基用黄土夯筑,四周砌砖。1979年至1983年维修加固后,台体采用了空心结构,并开辟为展览厅。目前观象台上安放清代主要由西方传教士制造的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地平经纬仪、玑衡抚辰仪等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朝正统七年(1442年),此后连续从事天文观测工作近500年(至1926年),是全世界现存的古代天文机构中,连续观测时间最久的一座。它的建筑组群完整,设备配套齐全,并且充分体现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的相互交融,因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8%A7%82%E8%B1%A1%E5%8F%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