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实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吗?
-----有感于官方公布的我们社会有六亿五千万人是流动求生存的思考
文/汪华斌
今天一位碰到一位朋友,他的表哥就是这次经索非亚回国的民工;他说他表哥回来后还是胆战心惊,口里念到还是祖国好;还是共产党好。他表哥说如果不是祖国,不是共产党;他都不知道能不能回国。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表哥说感谢祖国;感谢共产党。然而他表嫂的话却使他震惊,他表嫂说如果祖国好;为什么你在祖国连个赚钱的地方都没有,这还是私人关系才到利比亚打工的呀。如果共产党这么英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安居乐业而平安地生活不是更好吗。现在有危险了就有温暖了,那我们平常为什么就体会不到温暖呢。
正在我独自感叹这话的经典之时,结果碰到一位学生告诉我;他说中国官方正式公布了中国的流动人口,说应该在六亿五千万以上。也就是说是运动使中国的效益翻番,而老百姓却在运动中精疲力竭;而且生活日益增加。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老百姓主动往高收入的地方赶,可最后还是没有积蓄的原因;因为收入都在运动中消耗了,所以中国的运输业始终效益显著;因此我国的铁路与公路建设年年改造,成为世界上改造最频繁的国家。
的确如此,我们这次从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感动了世界;因为全世界都羡慕中国的社会资源。它是那么强大,而且还是如此迅速和集中调用。所以外国人说中国人的确幸福,因为祖国使中国人没有危险。然而中国人自己却知道,自己就业的艰辛;看我们这些到利比亚的打工者,有谁是万贯家财的富翁;起码我们这湖北民工里面没有。他们都是亲戚带亲戚的关系打工者,而且还是收入水平最低的人;根本不是出国双工资的概念。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当地没有地方就业;所以不得不通过关系链而到外国打工。
再看我们今天的社会,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固定就业外;其它的人就业大概就是以流动就业为主,而且还是通过关系链而流动的。如某人接到一个项目或工程,那么其家乡人就能形成一批人就业。所以现在到很多单位去看,基本上发现口音相同的是多数。为什么,就是关系就业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社会全家人在一起就业的是幸福;而四分五裂就业的应该是普遍现象。如我有个堂妹,她家四个人(两口子加一女一子)竟然是四个地方就业;真的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别说每年春节家庭成员集中过年困难,而且其运输成本还不低。平时如果谁有什么事,全家人又是通过高成本来集中。有人说她这应该有很多积蓄,谁知她全家人赚钱竟然是为运输业作贡献的;因为她家连套商品房都买不起,结果四个人分别租房居住。我问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说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实现一家人安居乐业而生活在一起的梦想。
我邻居的儿子是个博士,竟然找了很多关系都不能安排工作;最后只好到美国就业。虽然在外人看来我这邻居很风光,因为他每年都去美国探亲一次。然而我却知道他是那么辛酸,老伴去世后一人生活;平常有什么病痛竟然靠我们这邻居往医院里送。要知道他单位负责人的儿子只是个自考文凭,结果竟然能通过公开招聘而进单位;而他这美国博士的儿子,竟然专业对口却不能进单位。这里面的原由大家都知道,因为我这个邻居本来就是一个无官职的知识分子。这邻居临终前留下遗书,说要他儿子尽量加入美国籍;因为做个中国人实在太辛苦了。因为连一家人安居乐业而生活在一起都是梦想,这就是他的终身遗憾。
是啊!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自谋出路的人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中国能安居乐业的人应该不到一亿人;这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固定员工和国有企业的中高层人员,其它的就业人员基本是流动大军中的一员。为什么我们社会的运输业效益越来越红火,就因为全社会的老百姓都在运动之中;这能不使运输业红火吗。然而这却是老百姓的灾难,不仅背井离乡;而且还有运动中的心酸。再加上运输途径的成本,老百姓能有自己的积蓄吗。更为重要的是这运动,使这些运动的老百姓生活质量最差;他们吃没有好的吃,住没有正规房住;而且还是全家人四分五裂,到处是相互牵挂的中国人;就是到了国外,见到的中国人还是两眼泪汪汪,因为不知道天各一方的家人是否安康;别看如今的信息方便,可“报喜不报忧”是中国人普遍规律。正因为如此,牵挂竟然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主旋律。
虽然我们的户口改革和保障房制度是改变我国老百姓安居的措施,但它离老百姓真的实现安居乐业还有相当的距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十二五”能使频繁流动的老百姓安定下来吗;这才是众多老百姓的期盼。一家人安居乐业地生活在一起,它何时能不再是老百姓的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