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的名片恰似王蛇的条纹 王溢嘉
吴思的《血酬定律》提到一件事:明世宗时,严嵩把持国政近20年,很多人都想和他拉关系,当时大城市里的当铺有个规矩,如果能安排严府的人拿著严嵩的名片来拜访,当铺就会奉上三千两银子做为路费。严嵩的名片有个别号叫“虎皮”,因为严嵩权倾一时,而且睚眦必报,无人敢惹,在当铺里放张严嵩的名片,等於披了一张虎皮,让那些想上门敲诈勒索者投鼠忌器,望而却步。难怪当铺会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去弄来这样一张名片;名片也好,虎皮也好,其实就是护身符。
这种找有力人士当护身符的现象历代都有,而且巧妙各自不同。1930年代,形同“上海教父”的青帮头子杜月笙威名远播,不只政治权贵争相结交拉拢,很多工商界及剧艺界人士也都纷纷拜他为师,尊称他为“夫子”或“先生”,而自称“学生”。据估计,杜月笙这样的门生就不下两千人,他们的目的也是在取得一张护身符,减少各种可能的骚扰。
人类的这种护身符让人想起动物界的“贝氏拟态”:本身无毒或可口好吃的物种,藉模仿有毒或难以下咽的物种来“吓阻”掠食者,而增加自己活存的机会。譬如美洲的珊瑚蛇会分泌毒液,很不好惹,在生存上极具优势;而无毒的王蛇在进化过程中即发展出和珊瑚蛇非常类似的体色与环纹,两者的底色都是红色,环纹都是黑黄相间,只是宽度不太一样而已。因此,当掠食者遇到王蛇时,会误以为那是有剧毒的珊瑚蛇而避开,王蛇就因此而受益。那类似珊瑚蛇的条纹,就成了王蛇的虎皮和护身符。
很多昆虫也都是“贝氏拟态”的高手,譬如鹿子蛾会模仿攻击性强的胡蜂外型,无毒的琉球紫蛱蝶会拟态成有毒的紫斑蝶,让掠食者望而却步。这当然也是在披虎皮,只是它们的虎皮是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卑躬屈膝用钱去换来的。
被模仿的生物看似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其实另有玄机。譬如被王蛇模仿的珊瑚蛇,即常因对手误认它是无毒的王蛇而放松警戒,结果就得到意外的食物,它同样因被模仿而受益。在人类社会里,不少有智慧的有力人士也乐得别人拜他为师,拿他当护身符,因为他知道社会上披他虎皮的人越多,他就会变得越有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