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期权零成本策略


  4月1即将推出的人民币期权,由于规定投资者只能作买入操作而不能作卖出,这使得投资者自己不能享受人民币期权零成本策略,但银行却可以帮助投资者享受,而且因此可能还会得到额外的权利金.现举例介绍如下:

  1  买卖相抵,冲消风险。

      某企业由于进口美国产品需要在远期支付美元,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经敲定美元兑人民币的折算汇率在6.5679人民币/1美元的水平。合同签署完毕以后,由于美元一直走强,当该企业准备购买远期美元时,美元汇率已经上升至6.5780人民币/1美元的水平。此时如果企业购买远期美元,则已经出现了汇率损失。为了能够在6.5679水平购买美元,企业最终选择了向银行买进美元买权同时又向银行卖出美元卖权的期权组合。具体规定为:企业有权在执行日按6.5679水平买人数量为A的美元;银行有权利在同一执行日向企业卖出数量为B的美元(B>A)。两个期权费用抵消,企业支付的期权费为零。在执行日,如果美元保持强势,维持在6.5679水平以上,则企业将执行买权,在6.5679水平买入A数量的美元,而银行将放弃其卖出美元的权利;如果美元走弱,当日汇率低于6.5679水平,则企业放弃买权,但银行将执行卖权,向企业卖出B数量的美元。这样,企业可以完全抵消美元走强(汇率高于6.5679水平)的风险,但如果美元走弱(汇率低于6.5679水平),企业则需要持有较多的美元(数量为B—A)。不过,由于企业与美商签订了长期合同,将来仍要持续支付美元,而且合同规定的汇率仍将保持6.5679的水平,所以这些美元的汇率风险可以被实际的支付需求抵消。这是期权敲定价格优于远期价格,企业买进买权和卖出卖权的零期权费组合的例子。
      

  2、审时定位,冲消风险。

       某企业需要在半年后支付欧元,根据当时的欧元即期价格,折算半年期的欧元远期汇价在9.1384左右。企业认为欧元目前的即期汇率水平过高,并预期到支付日时欧元汇率会出现小幅回落。因此企业决定不在目前的价位上买入远期欧元,但为了防范欧元继续上涨的风险,企业根据自身承受损失的能力,将止损位设定在9.13的位置
上。为此,企业决定向银行买进在敲定价格为9.13的欧元买权,对冲欧元继续上涨的风险。同时,企业再根据自身对汇率的预期(欧元小幅回落),向银行卖出一个有限制的欧元卖权,该卖权规定为:如果在到期日欧元价格低于9.1050,则银行有权以9.13的价格向企业卖出欧元。两项期权费用相抵,企业支付的期权费为零。在这样的安排下,当欧元汇价走势与企业预测一致,在9.1050—9.13 的区间运动时,两个期权都不会被执行,企业则可以按照市场价格买入欧元;当欧元汇价低于9.1050或者高于9.13时,企业将会在9.13的水平购入欧元。这是期权敲定价格差于远期价格,企业买进买权和卖出卖权的零期权费组合的例子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由于在人民币期权中规定投资者不能作卖出操作,实际上银行可以帮助做这个操作,这样投资者享受到了零成本期权策略的好处,银行又额外得到了一笔权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