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应对劳动争议的策略


谈企业应对劳动争议的策略
广州劳动法律网首席律师 王卫
 
随着80后、乃至90后陆续走进职场,不少企业经营者或HR感慨,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管。与第一代外出务工者相比,80后占主体的新生代的独立性更强、权利意识更强,同时打工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贴补家用,而是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与平台。同时“两法一条例”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呈井喷式涌现,不少企业经营者大为恐慌,对《劳动合同法》表达极大的愤慨。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一次劳动争议,都是提升企业管理的机会!之所以会发生劳动争议,源于企业的人事管理没有做相应的调整,或者以前遗留的历史旧账。细数企业惯用的人事管理方法,以“威吓、欺骗”居多。
譬如在天河区法援处值班时,碰到一个员工来访,披露公司经理恐吓离职员工的事件,该公司经理说他自己在广州黑白两道通吃,警告员工不要闹事,闹事没有好下场,即便去告,他也能摆平。相信这名经理以前曾一直以此恐吓过员工,也曾有不少怕事的员工被吓唬住,但是如今,这种办法越来越不凑效。
“欺骗”是很多HR或经营者采取的方式,譬如将官方的劳动合同范本中对劳动者有利的条款予以删除,诸如加班时间上限规定,即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当然也有更高明的,将一些与法律相抵触的东西通过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予以实现,譬如,有些厂规规定入职需交纳保证金,员工辞职的巨额违约金等等,假如员工不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准会被蒙骗住。
曾有人说,员工越愚昧无知,越好管理,最好变成会说话的工具。
当员工不再被恐吓住、欺骗了的时候,潜伏的劳动争议变浮出水面,表现为劳动仲裁案件。
不管是员工去申请劳动仲裁,还是直接与企业管理层交涉,作为企业,无需紧张,或者严防消息外泄。剖析员工的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如果是,那就意味着企业日常管理做得不够好。如果不是,则由劳动仲裁委予以公正裁决。
但是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害怕劳动争议,更害怕因败诉导致的骨牌效应,所以想尽办法胜诉,即便不能胜诉,也要拖时间,让员工不能轻易拿到赔偿金,更深远的意义是做给其他员工看到,以此表达企业的态度和决心。
《左传·宣公二年》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幸的事,不少企业却是将错就错、知错不改,导致员工接二连三起诉。
一位在企业做会计的朋友告诉我,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成本中,员工工资仅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原材料、场地租金以及水电费等。从单项开支看,提高员工待遇,必然会增加人工成本,但是综合看,并不必然导致总成本增加。
员工不单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而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越是一线的员工,越对生产线或产品质量熟悉。如果其中一个人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企业采纳后,节省的成本将大大抵消人工成本的增幅,但是对于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并且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会关心企业吗?会提出建议吗?
个人认为企业经营者应考虑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给予员工有效的激励,进而达成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而不是靠克扣员工薪资以换取更大的降价空间。相对于低价竞争,优质的产品更能占据市场。
员工是企业的宝贝,请善待员工!给予他们应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