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将会如何影响全球资本市场——以1995年神户地震为例


  1995年1月17日凌晨5点46分,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极地震,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这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6425人死亡,根据当时日本关西工业革新中心给出的预测,地震所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为1 000亿美元(数据来源:关西工业革新中心),对此,金融市场做出了最强烈的反应,但那却是发生在经新闻大量报道的渲染之后。

  地震发生的当日,日本东京股票市场只是轻微下跌,甚至象建筑行业却普遍造好,,反映了市场对震后重建需求的预期增长,当天收市较上一个交易日,仅仅微跌0.23%。

  只到一星期后市场对地震的最大反应才出现,23日除逐渐披露地震损失的大量新闻外,当时段,再没有明显的重大新闻出现,但当日日经指数却大幅下跌达5.6%。于地震发生的10天里东京股票市场蒸发掉的价值高达10%,如果把股票市场的价值损失,看成是地震损失所产生的直接结果,那么这种损失未免过头了。

  地震过后的十天里,投资者在思考些什么呢,我们当然不能够用僵化的思路去想,我们只知道在这段时间里,神户地震支配了新闻,这也许为日本树立了新的形象,也可能为给日本经济打上了烙印,此外地震也再次的引发了有关东京地震的可能性的大讨论,虽然在这之前,人们普遍对这一结果有充分的预期,但人们还是因为神户地震的缘故,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爱了这一潜在的危机上,当时有研究机构发表报告指出如果东京也发生神户这样强度的地震的话,日本最少都将蒙受12 500亿美元(数据来源:日本东海研究咨询公司)的损失。

  更费解的是,地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日本,就在日经指数大跌的当天,欧美股票市场也急剧下搓,,伦敦FTSE100指数下跌了1.4%,巴黎CAC40指数更下跌了2.2%,德国DAX指数也下跌了1.4%,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发生象日本那样的地震。

  在这个案例中造成股票市场异动的诱发因素显然不是人类活动和经济条件造成的——不是对微观经济变化的反应,也不是大量传统经济指数的发生异常而造成的结果,这次股票市场的异动纯粹是偶发的外来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关于这次地震对世界股票市场影响,最好的诠释应该是罗伯特希勒教授所认为的:有关地震及伴随而来的有关经济影响的新闻报道吸引了投资者更多注意力,投资者更多的关注那些不利股票市场的悲观因素,并引发连锁反应。

      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后市,我所能够说的是,这就看媒体人的态度了——如果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渲染的厉害,而影响到投资者,则就自然下跌了。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加一个2012概念,这次的负面应该会被渲染的很大了。

      为日本人民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