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学院院长盛建华:专注中国更需要打造全球化的管理教育


   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占全球GDP25%,但“美国经济威胁论”的声音很弱,中国占全球GDP不到9%,但“中国经济威胁论”甚嚣尘上。香港财政学院院长盛建华在经济战略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根子还是中国的经济模式不好,我们立足于成本优势的价格战,在全球的负面杀伤力其实是很大的,可能把全球搞得“鸡犬不宁”。美国的汽车做不过日本、德国,可它有微软、思科、谷歌、星巴克,原创性创新的制高点掌握在它手里。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非常之大,但我们对全球经济核心命脉的影响力还较弱。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颠覆的,美国进一步加强控制的可能还是有的。

   香港财政学院院长盛建华强调:企业运作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强点、弱点分析得清清楚楚,不仅要考虑企业现在缺什么,五到十年以后缺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资源、组装、核心技术、精密制造、全球平台等制造业五大板块中,中国企业主要涉及的主要是简单组装这一块,还谈不上真正的制造,说我们是全球制造大国其实是牵强附会的。我提出“买行业不买个股”,参股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企业,参股国际顶尖金融机构,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格局,在全球范围内结成统一利益体,变抢占市场为全球战略合作与开发。


  经济格局巨变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按照全球链条对链条的打法取得关键突破,否则按部就班的打法,是很难颠覆现有经济格局的。

全球化加速后,经济和政治这两部机器磨合得越来越不协调。今日世界,经济都是全球的,但政治仍是本土的,这是根本性的冲突,汇率纷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现在各国都在超发货币,通货膨胀已成为维持各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问题的根源都在这儿。作为江湖老大,美国又过于自私,就导致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结构性不稳定。加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么多因素碰撞到一起,类似冲突会一波一波到来,最终对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构成重大冲击。

历史上老二最难当,因为冰山已经浮出水面,韬光养晦的战法就很难使用了。首先,要保护中国自己的利益;其次,在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上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在价值观方面要进行更多探索。“没有永远的利益,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还是有局限性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这么大,需要提出新的价值观被全世界接受和尊重,赢得世界要靠“道”,而不仅仅靠“利”。企业也是这样,我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不太看重“道”,只重利益不重价值,这样在全球受到的抵制会非常大,同而不和的风险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