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中国四大会所之二:京城俱乐部--顶级富豪的“私家后院”


VIP高度

 

接待前厅和大堂

 

京城俱乐部1994年10月由中信集团以京城大厦土地使用权入股,美国俱乐部有限公司出资50万美元合资成立,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级别最高的富人俱乐部。采访当天,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京城大厦,这是一座50层高的北京标志性建筑,进驻了中信集团等上百家中外知名企业,京城俱乐部就位于京城大厦的顶层。

在大堂服务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前往俱乐部的专用电梯。电梯口铺着红色地毯,墙上有俱乐部的友情提示:提醒进入俱乐部的会员不能穿牛仔裤、T恤衫和旅游鞋,应将手机调成振动或关机。记者庆幸当天没有穿这些衣服,并把手机做了调整。

仅仅是专用电梯里面,其豪华程度就让记者惊叹,四壁镶嵌的木雕和镜子,典雅却不冗赘,在电梯灯光的照耀下,让人眼前一亮。

50层。记者粗略估计,其间大概只有半分钟,尽管早就有心理准备,还是没想到这部高速电梯竟然会这么快,而且几乎没有感觉到其速度的变化。难怪很多会员特别喜欢俱乐部的高度,这种一步登天的VIP感觉,将物理高度与会员们的心理高度巧妙地嫁接在了一起。

 

音乐厅(多功能厅)

还没来得及欣赏完,电梯已经提示到了

个性化的“家”氛围

一出电梯口,俱乐部前台的客户经理就热情地打起招呼。当她得知记者是应会员朋友之邀而来,马上询问这位会员的名字。记者报出这位朋友的姓名,她马上笑着说:“原来是×总(记者省去)的客人,他正在开董事会,请稍等片刻。”然后引记者在前厅休息。

(当然有的则不习惯这样)。采访中,记者的这位会员朋友也承认,他最喜欢这里的氛围:轻松、安静,个性化的服务更让他有一种亲切之感。

据介绍,不仅是在俱乐部入口,无论在里面的咖啡厅,酒吧间还是游泳池,每个服务员都能准确喊出会员甚至他朋友的姓名,餐厅的盘子刻有部分会员的名字

的确如此,俱乐部里的装饰虽算不上顶级豪华,但身处其间立刻就会有一种安静的好心情。在休息区,身旁是幽幽开放的大盆蝴蝶兰,耳边是若有若无的美妙音乐,坐在宽大舒适的皮质沙发里,如果不愿欣赏精美的时尚画册,触目可及的古董装饰也会让你品味许久。

俱乐部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其360度的环形回廊,回廊将这家4300平方米的顶级的私人俱乐部包围起来,站在回廊上俯瞰京城万丈繁华,那种奇妙的尊贵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007秀、高尔夫联谊会、爱犬运动、会员夫人的钻石鉴赏、女儿的时装走秀以及秘书助理的答谢活动。照片上,企业家的笑容自然而真诚。在俱乐部工作数年的一位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俱乐部给会员带来了强烈的归属感,她亲见有的企业家几乎把办公室搬到这里,有的从钻石王老五到结婚生子。有的会员夫人怀孕,俱乐部还应约每日煲汤送去。"我们的服务无他,就是要细致入微,让企业家们觉得满足。"

 

雪茄房

回廊里挂满各时期会员活动的照片,其中包括电影

“有财富没地位”也别想加入

由"富"及"雅"是京城俱乐部向企业家极力推销的生活方式。作为北京第一家供中外商人交流的高级场所,俱乐部规定了严格的入会制度,实行"会员邀请入会制",入会者须由1至2名原有会员推荐,经俱乐部会员委员会审核批准,交纳高达十几万元的入会费及年费后才能取得会籍。入会后,京城俱乐部的会员还可同步享受全球250家各类俱乐部的贵宾待遇。

1200多人。在俱乐部的会员名册里,记者看到了一批声名显赫的名流:亚洲首富李嘉诚、“小超人”李泽楷、福布斯富豪许荣茂、中信集团老总王军、地产大亨冯仑、任志强……这里云集了全球500强大部分中国公司的总裁、相当数量的驻华大使,云集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商业领袖。

 

作为中国会员最多的富人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现有会员

俱乐部市场与销售总监薛梅向记者介绍:俱乐部现任总经理是来自英国的伍彼德,这位40多岁的欧洲人在亚洲有10多年的管理经验,在来北京之前,曾在台湾、新加坡等地管理当地同类俱乐部。据了解,目前京城俱乐部的会员数量仍保持每月4-5名的稳定增长,而每当有新会员加入,伍彼德都会亲自上门拜访。

由于中国的富人消费市场被普遍看好,美国俱乐部管理集团已经考虑在中国其他城市开设同类顶级俱乐部,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

“私密社交圈”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高级别的会员,京城俱乐部的商务特色也非常明显。俱乐部进门左手是一排商务宴会为主的功能厅,名字也分别取作“香港厅”、“澳门厅”等。很多会员把公司的董事会都在这里开。

由于几乎每位会员身后都有公司背景,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携带商业机密。为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误会,企业家会将很多重要的私人会见和商务交流安排在俱乐部。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商务的私密性。比如,若在开放式的酒店跟某位公司老总见面,外界可能会猜测是否两家公司有合作之意;若跟某位公司副总见面,外界又可能猜测他是否准备"挖人"。但俱乐部一定程度切断了企业家商业生活的曝光通道,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松。

除与外界保持安全的距离外,这些人也在寻求一种圈子化的认同感。无论是谁,都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尊重与被尊重,需要彼此的同情、互助和赞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确实有所谓的"层次"和"圈子"。

英雄惺惺相惜的场面在俱乐部里并不鲜见,尤其在俱乐部特意安排的主题沙龙或特色Party上。有趣的是,据说会员企业家的夫人们在这里更容易找到同盟。北京的另一家知名富人俱乐部——长安俱乐部甚至被戏称为"太太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