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投资市场


韩国投资市场
 
     1.韩国的对外投资已居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前列
    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68年。首先是韩国南方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对印度尼西亚的林业部门投资300万美元,生产胶合板。1963至1975年韩国的对外投资仅70项,4 900万美元,主要是向林业和水产业投资。1973年开始首次向外国制造业投资。1976至1979年期间,随着世界经济呈现景气局面,韩国在贸易业和建筑业的投资呈现活力,特别是1977年韩国的经常收支第一次出现顺差,从而为对外投资扩大了资金来源,致使投资项目增加到199项,投资额达7 700万美元。1979至1981年,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韩国对外投资势头减弱, 年平均对外投资额仅为2 800万美元。1982至1985年,韩国虽然受到海外建筑业不景气的影响,但从全局来看,由于扩大开发海外资源和出口成套设备,其对外投资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1985年韩国的对外投资项目为40项,投资额为1.18亿美元。1986年韩国经济实际增长率达12.5%,国际经常收支首次出现46亿美元的黑字。1986年对外投资项目增至50项,金额为1.72亿美元,1987年100项,3.97亿美元。到1990年底,累计投资项目已达1 600项,投资总额突破了85亿美元;到1991年底,韩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已达60.65亿美元,居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前列。1994年韩国对外投资867项,投资额16.5亿美元,分别比1993年增加82.6%和88.3%。截至1994年底,韩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已达76.5亿美元。1995年韩国的对外投资项目为1 560个,批准投资额为4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截至1996年6月底,韩国的对外投资累计达206亿美元。仅1996年上半年,对外投资825项,投资额达28.5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和50.1%。
    70年代韩国只向亚洲投资,后来发展到北美,最近已开始向欧洲投资。目前,从印度尼西亚到中国,从美国俄亥俄州到英格兰北部,从俄罗斯到波兰,从非洲到大洋洲,从中东到南美洲到处都有韩国投资者的足迹。
    北美地区是韩国商品的主要进口市场。近几年来,随着美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韩元升值、工资上升,韩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为逃避贸易保护壁垒,带动出口,并获取先进技术,目前,对该地区的投资已成为韩国企业的重要选择之一。
    最近,大宇电子公司声称,计划通过投资7亿美元到海外设厂,来实现其2000年在全球电冰箱市场占10%的目标,将在海外建9座工厂,年产冰箱600万台。大宇电子公司在越南、墨西哥有厂,计划1997年在印度、西班牙设厂,1998年在泰国、中国、巴西、波兰及前苏联等地设厂。
    韩国现代集团将向巴西、智利、秘鲁等国投资33.8亿美元用于兴建汽车厂和开发天然气。其中向巴西投资17.8亿美元用于建汽车厂和火力发电厂;向秘鲁投资13亿美元用于开发矿山和建电厂;向智利投资3亿美元。
    韩国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比重最大,特别是电子行业。目前,韩国对制造业的投资已占韩国全部累计投资额的55%。1996年上半年韩国企业对制造业的投资比上半年同期增加51.6%,已达到16.2亿美元,其中包括对汽车、化工、金属和服装等行业的投资。预计,今后这一投资比重还将扩大。
    韩国的对外投资项目不断向大型化发展。1992年每项投资平均191万美元,1996年上半年每项投资的平均额度已达350万美元。
    韩国的对外投资一直以大企业为主。80年代大企业的对外投资就占韩国对外投资总额的98%,虽然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投资份额有所增长,但是大企业对外投资在韩国对外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一直未低于95%。
    2.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
    韩国对我国的投资发展速度最快。韩国对我国的投资始于1985年, 1988年投资额超过1 000万美元,1990年超过5 000万美元,1991年超过1亿美元,达1.2亿美元,1993年,韩国在我国的投资项目为646项,投资金额已达到4.65亿美元,使韩国对我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截至 1994年底,韩国在华投资项目总共为1989项,比1991年增长38倍,投资金额已达到16.8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25倍。截至1995年底,韩国在我国的投资项目总共6 514项,协议投资金额已达到69.45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23.12亿美元。
    1991年我国还是韩国第3大投资对象国,从1993年开始已成为韩国第1大投资对象国。从项目上看,韩国在我国的投资项目占韩国全部海外批准投资项目的41.4%。从投资金额上看,对我国的投资占韩国全部海外投资额的19%。
    韩国对我国的投资尽管是从我国的南方开始的,但很快北移,到 1990年时韩国对我国北方的投资已占其对我国投资的70%。山东和辽宁是韩国在我国的主要投资地。1992年,山东省新批准韩国投资企业 188家,合同外资额1.3亿美元,分别为前几年总和的1.9倍和1.7倍。截至1993年底,山东省已累计批准韩国投资企业500多家,合同外资额4亿多美元。
    在两国建交之前,韩国对我国的投资项目规模小,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从1993年上半年开始,以三星、大宇、乐喜金星等大企业集团为中心,在电子、汽车制造等主要产业进行投资。1994年以后,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已经发展到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上来,显示出中韩两国市场合二为一、共同进军世界市场的趋势。
    近期韩国大宇公司在我国投资3 500万美元,年生产公共汽车2 500辆;大宇公司还想在我国投资20亿美元,生产变速箱、发动机及其他汽车零部件;大宇公司还准备在我国投资10亿美元,设计并生产25~50辆大众型汽车。
    韩国茂林造纸公司与我国一公司合作,将共同营造和开发森林资源,生产纸浆并出口海外。双方计划合作营造1万公顷林地。第一步合作计划为1996~2002年,投资3 000万美元,兴建安装生产纸浆所需要的一切设备。
    三星电子集团在天津投资5 600万美元,建造新盒式录音带厂,它还与德国联手在吉林市投资2.5亿美元,建年产30万吨的乙烯厂。
    浦项集团向上海新钢铁厂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的镀锡钢板厂,与首钢合作建年产50~100万吨的冷轧钢板厂。
    LG集团将在上海和湖南投资2亿美元,建录像机厂和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厂。
    大韩毛纺和岭南纺织等韩国企业将在山东、江苏等地投资建大型棉纺织厂。
    3.加快了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步伐
    韩国为实现资本国际化,实行资本双向流动,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外资。80年代中期之前,韩国实行借款为主,直接引进投资为辅的方针,大量举借外债。在1959至1982年间引进的外资总额中,外国贷款约占96%(其中财政贷款占44.3%,商业贷款占51.7%),外国直接投资很少,约占4%。
    近些年来,韩国为了摆脱外债负担,逐年减少向外借款,加快了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步伐。据韩国财政部统计,韩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1981年为1.45亿美元,1985年为5.32亿美元,1980至1986年共吸收投资额20.37亿美元,与70年代同期相比,增加了14.33亿美元。1990年韩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为8.04亿美元,1994年达13.1亿美元,1996年韩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呈上升势头。据韩国银行统计,自从韩国政府1962年决定吸引外资以来,外国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为125亿美元,其中日本居首位,达49亿美元,其次是美国,为36亿美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韩国集资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