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政府历年软件采购实效的疑问


       222日,《京华时报》刊登一篇新闻报道,题为中央单位9年花费13亿购正版软件”,读后有感。

           该文宣称:“昨天召开的中央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已花费约13.46亿元用于购买正版软件”,这话不错。接下来,该文又援引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在会上的通报,宣称:“截至215日,国务院办公厅等37家单位已率先完成机关软件正版化,从去年10月到今年210日,中央国家机关共花费4143万元,用于采购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共53915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务院办公厅等37家单位已率先完成机关软件正版化从去年10月到今年210),共计采购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共53915,平均每家中央单位采购1470套正版软件。我们假定,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各取一套,算为一个采购单元(相应于一个座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每家中央单位至少平均有500个“采购单元”参与了本次政府软件采购,不难看出本次政府软件采购的规模广度以及力度都不算小。

           根据该文的说法,截至目前为止中央国家机关已花费约13.46亿元用于购买正版软件”,也就是说,扣除本次政府软件采购金额4143万,我国政府(中央国家机关)历年软件采购已经用去了13亿人民币(平均每年花费1.5亿人民币)。但是,历年政府软件采购的实效如何呢?在本次软件采购中,为何每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还要增补500个“采购单元”才能完成本单位的“软件正版化”?这难免使人对于历年国家机关进行政府软件采购(平均花费1.5亿)的实际效果产生严重的疑问(或怀疑)

           实际上我有不少学生在国家机关工作。平均而言,国家机关的在编人数一般都在千人以下。9来,花了13个亿用于软件正版化,可是到头来,还有近一半的人用不上“正版软件”,这岂不是笑话?

           说明:昨日上午,我看了《京华时报》的这篇新闻报道,简直快要把我气疯了。我独自一人跑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面四处乱逛(实为“撒气”)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谁。我只得摸摸路边的那些老杨树(长粗了不少),遥想当年的美好时光。现今,人老了,没用了,我恨自己。昨日下午,我的博文“对我国政府软件采购的质疑”,也希望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