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做创业投融资桥梁(2月22日)


 

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时代,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注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稳定的就业状态转变为动荡的创业状态。

但是创业是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不仅自己什么时候会有现金流,什么时候会有利润,什么时候会用利润把所投入的成本摊平,赚到所投入成本之外的钱,这些都是未知数。而且一不留神还就会背负沉重的债务。貌似享受老板的名头很风光,但实质上却一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即使微软那样的国际巨头,都难以保证在一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能安稳地活着。所以很多时候创业者都是需要有自虐倾向的人所从事的职业。

通常创业者更是需要把创业本身当作吸毒来看待,才能有偏执狂之类的行为,并在偏执驱动之下,逐渐接近(虽然一直在接近而没有达到)成功的标准,好在创业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与追求,所以行走在创业路上而没有倒下去,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一种成功。

 

创业是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会走多远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决定的,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选择。虽然也会有些技巧的因素影响,虽然也会有意志力的因素支撑,但更多的时候,被淘汰出局都是遭遇了不可抗力,而并非自主选择。

创业也需要有导师的指点与陪伴的,虽然导师并非都是创业成功者,但会给创业者指点迷津,让创业者少走弯路,让创业者别做傻事。来自导师的任何一点正确的决策,不管是清晰的方向还是明确的目标,或者是让创业者在特定的阶段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些都是创业导师可以给创业者做出的指引。

 

所谓“严师出高徒”,说的不是一个老师有多么严格,而是所在的学校的制度讲究原则并落实到细节。

假如把老师当成一种职业,那么单个老师是很难成功的,只有纳入到一个体系中,依靠教学体系,依靠结果才可能成功。学生需要感谢老师,需要记住的是学校,是一群老师,而不是单独单个老师。如此的专业细分与团队化运作才是创业学院所努力的方向。

严格的老师往往是学监类型的人,班主任却需要宽厚一些。但学生记住的往往严厉的学监,而不是慈爱宽厚的班主任。因为慈爱会助长学生的恶习,而学监却可以让他们成长。

求学更多的不是保留面子,避免自己脆弱的小心灵受到伤害,而是严格规范,对那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明令禁止,即使让他们在模拟的状况下流血流汗也不能让他们在应对实际困难的时候身处险境,丢掉性命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进来的时候越是不成器的学生,出去之后才能够形成巨大的反差,并进而让学校得到好名声。让人感慨教育能让人脱胎换骨。

 

老师要通过学生的辉煌来得到自己的辉煌。

做老师的极至是让外人只看到学生,看不到老师,所以并非一定要自己做的很成功才有资格去带学生,俗语讲“有状元师傅,没有状元徒弟”,假如教师追求自己做明星往往会阻碍那些追随者的脚步。

做老师的笃定在于所传播的核心点与所面对的目标受众的不断细分化。那么做老师是不需要明星化的,而是需要甘于成为别人的梯子,把辉煌与光芒留给学生。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老师是需要甘于屈居幕后,勇做人梯的。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改变,看到老师的经验让自己增加生的希望,避免遭遇没有必要的损失。

永远是学生付给老师钱,而不是那些学院之类的教育机构。

学校由于培养出了优秀学生而得到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资金,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么让学生找到好归宿就是老师的目标。而学生也会为了光辉的前程而付出学费。

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本能,老师过于贤德就会吸引学生来继承自己的衣钵,那刚好是创业学院这样的教育机构的发展大忌。创业学院是让学生更好地做自己,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所崇拜的老师的复制品。

 

创业学院需要执行创业导师制,让VC与PE、专业的服务顾问、创业路上的先行者和成功人士成为创业导师,并对具体项目按照不同行业进行辅导;

同时学院采取任课老师制,加强对创业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并推出明星项目,提高项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让创业项目随时经历专家、市场与资本等方面的考验。

创业的课程分必修课(按照课时收费,是学员接收宝贵经验的过程)与选修课(角色扮演与实战演练,效仿赢在中国的商业实战,为参与企业提供项目传播的机会,并结合现状对项目进行审评与难点解答,是学员发布的过程)课程结束之后,进入毕业设计环节,为企业提供创业忠告,并与投资人结合,对项目进行点评。然后用投资人、媒体、市场以及专业人士的认同在综合评价过关的基础上,给与相应的背书式的认同。

 

创业学院是替投资人选项目的,是为了市场输送优秀产品的,是为创业者提供与投资人对接的平台的,但假如无法得到投资人的资助却是很遗憾的事情;假如无法确保每个好项目都能够得到资金,假如平台难以实现传播与推介的功能,也不是正常现象。这是个矛盾,但要看我们卖的是什么。

创业学院提供的应该是融资成功前的课程与融资成功后的品牌服务。应该是为企业提供品牌保姆服务的综合性机构。

 

从导师到管理者、从投资者到创业者,都要把自己掩身于光鲜之后方可成功。把年轻人推到幕前,让他们表演,自己去收钱。你需要找到他们,帮助他们创造辉煌。

最有价值的不是明星人物,而是明星后面的推手,以及推手所遵循的游戏规则。

你需要做趋势的推动者,借助趋势方可成功,同时要注意保障自己的安全。

一个人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他工作机会。凡是需要人家奖赏的都不可能是大人物。

所以创办创业学院的常规动作是后退而不是进攻,是扶植而不是拆台,是助人成功而不去充当别人的绊脚石,这才是前辈需要提供的价值。而从这里,很多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全新定位——个人成为创业导师,并致力于打造创业学院的优质DNA。只针对一个方向的人群提供服务。

 

中国人的标准就是:合理就好,不合理就不好。

一个东西是否有功效不是看他本身,而是看你怎么用。因此并非拥有最佳的导师就足以保证创业成功,毕竟导师既非创业的主体,也非创业的全部,而仅仅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贾春宝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