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宏观数据显示,2011年元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涨幅连续8个月位于3%的通胀警戒线以上。这一数据与去年一些专家预测的基本一致,也是春节因素“错峰效应”及部分地区气候灾害影响使然。而年内二度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于2011年2月24日起执行,大型金融机构存贷款准备金率高达19.5%,也将濒临国际警戒线的20%。
CPI持续上涨使得加息预期变大,在这一点上国家主流研究机构专家措词上用了“通胀压力比较大”不再是像去年的“通胀压力巨大”!可见政策叠加运用之后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
事实上,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心依然要放在“防通胀、调结构”之上。可是提高存贷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流又影响到企业的运转,从而影响到社会就业,造成企业经营没有生机。社会经济有可能处于“滞胀”被动局面。故此,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考量市场容量及运转情况,政策“用药”要适量,频次要适当,做到有的放矢,降低政策的负面误伤率!
对“加息”针对性,许多专家各说不一,有专家甚至说“加息针对房地产是扯淡”。诚然加息是针对经济大局着想,目标是“防通胀”,但作为经济领域中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因为房地产是资金密集性产业,货币资金占有量巨大!“利率杠杆”的作用在房地产金融业中起着左右市场的撬动作用。所以“加息”关系到开发商的资金链;甚至会增加客户的购房成本。所以“加息”对楼市的影响是存在的。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心理影响,消费者的“加息心理预期加大”,市场会陷入观望期。
随CPI持续高位上涨,回收资金流动性将成为政府管控的必修课。大家的心理共识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将更加强劲,在信贷方面运用的手段将是“提高存贷款准备金率与加息”交替叠加推进,但是,在提高存贷款准备金率快达到国际警戒线20%(仅差0.5%)之后,也即该种手段用尽之后,央行“加息”手段运用的频次将更加密集,负利率有望“转正”。
与去年相比,今年将步入“后加息时代”。因为只有“加息”这种金融手段才能贯彻全国一、二、三、四线楼市乃至经济各个行业领域,而“限购令”、房产税等的局限性仅是针对部分一、二线城市和房地产一个行业领域!去年两次“微不足道”的0.25加息之后,在今年2月9日首次提高一年期以上存贷款基准0.25个百分点。这对近期有购房的新客户还是有一定心理影响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在考量自身家庭经济能力之后放弃或者延迟购房计划。
“加息”对中国楼市与股市均会有一定影响,“后加息时代”投资与置业需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