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股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除了托福、GRE、雅思出国留学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英语考试之外,职称外语考试、全国公共外语等级考试(PETS)等旨在提高公众英语学习能力的考试也应运而生。
学英语,不论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地处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连社区老大妈、幼儿园的宝宝也都追赶着学英语的时尚。
我们很多人学英语几乎都有同样的经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到头来只能勉强读读写写,不少人甚至无法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这里面有教育制度、教育大纲定位等问题,当然也有学习方法、认识偏差的问题。
学习英语的三个层面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课程班的英文老师说,中国人学习英语应该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语言层面;第二是文化层面;第三是思维模式层面。
有的人英语词汇量掌握得很多,英语也可以说得很流畅,但就是不能很好地与外国人沟通,直至进入他们的文化,就是因为他的英语学习停留在了语言层面上。比如,不少大学的英语硕士生、博士生,到最后研究的都不仅限于语言的范畴,而是深入研究文学、哲学、人学等方面。再比如,如果不懂得美国每个阶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你就很难深层次地了解和理解美国人身上的一些行为、态度及与别国不同的文化差异,这也会限制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研究程度。
语言的深入学习离不开文化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有个笑话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美国青年汤姆自小迷恋中国文化,苦学汉语十年,近日远渡重洋来中国参加汉语托福考试。试卷第一题,请解释以下短文中每一个“意思”中所包含的不同含义。“科长阿呆上领导家拜年,呈上红包时,领导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阿呆:没什么意思,只是意思意思!领导:都在一个单位的,你这样就不够意思了。阿呆:承蒙您关照,真的是点小意思。领导:哈哈!你这个人真有意思。阿呆:其实真没别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哪里呢,是我不好意思啊!”看完题,汤姆顿时泪流满面,方才醒悟十年苦读,实际上连个皮毛也没学到。
难怪汤姆头都大了,不了解点儿中国文化,一般人还真搞不明白这“意思”的意思。
当然,中国人学英文也有类似的困惑。如“intellectual”翻译成中文“知识分子”,但实际两者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此外,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与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的“臭老九”类似。
据西岸国际语言中心的老师介绍,近期参加雅思考试的学生反映,雅思在写作和阅读方面难度稍有加大。这种难度就语言能力测试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关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知识会给考生带来一些困扰。
雅思(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简称IELTS,中文名为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是由英国文化协会(The British Council,即英国驻华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CESOL)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 Australia)共同举办的国际英语水平测试。此项考试是为申请赴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留学、移民的非英语国家学生而设,用来评定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比如去年9月第一次雅思考试的大作文题是“父母应不应该上怎样照顾婴儿的课程”,很多学生年纪很小,对这件事情没有概念,所以就觉得难,很难写下去,其实首先要抓住西方考官的口味,回答一定是肯定的,然后再紧扣“父母”、“怎样照顾婴儿”、“课程”这几个关键词来写作,可以谈父母学习这个课程对孩子有什么帮助、他们自己会受到什么影响、对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等。考生要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才能更轻松地应对越来越侧重反映文化观念的考试。
归根结底,出于交流的需要学习外语,只能算是满足了第一层面的需求。而能够把教育环境做得非常开放和国际化,不局限于本地化的成长,那么在真正需要行为和表达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全球式的观点和行为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本土化观点和角度去生活和工作,才使得语言的学习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