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成:通胀压力过大 调价来得太迟
2011年2月19日/亚洲外汇网
发改委2月19日日宣布,自2月20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50元,约合每升上涨0.26元和0.30元。搜狐财经特别连线了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他认为,通胀压力大增是油价上调的根本原因,比预期要迟了一些,早前就应该调价。
董秀成称,此次成品油价格属于正常调节行为,常态化做法。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成品调价窗口的到来。按价格管理办法,时机条件成熟就必须要上调。政府考虑到通胀压力增大,采取调节成品油价格符合了控制全年通胀目标的方向。“调价时间上是滞后了,本来应该来得更早一些。”他表示,这次调价也在幅度上进行了控制,与历次比较,这次是缜密的逻辑。
对于外界关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否合理,他认为,机制较为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早前我国就有了相关的油价管理办法,后来,由于国家市场的油价管理的变化,我国就出台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对于新的机制,“新机制这个说法不太妥当,应该是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董秀成称,机制的完善主体上不会变,例如22个工作日和4%的机制线是不会改变的,但在细节上可能做出变动。
“近期内再次调节油价可能行不大,政府会继续按照价格管理办法进行调节。”董秀成称,“两会”前后油价的调节不会脱离常态化。(文/孟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