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是戴尔的下一个主攻方向?


迈克尔·戴尔复出四年来,其如何帮助戴尔公司从惠普手中重夺全球PC老大的举措一直受到业内的关注。打破单一的直销模式、拓展消费PC业务、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收购收购IT服务商佩罗系统公司等等,虽然经过一系列动作,戴尔还未能从惠普手中夺回PC老大的宝座,不过其全球“二哥”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但是让人业内人士震惊的是,戴尔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该公司分析师会上宣称,PC目前只占到公司毛利率的三分之一公司的重心的确已经从PC转移到其他领域。此事让业内想到难到戴尔的PC业务将要走IBM的路子?

戴尔转型

从毛利率来看,我们目前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毛利率来自服务器、存储器、网络、服务、软件、外设。”北京时间2月16日,迈克尔·戴尔对外介绍戴尔公司现状时称,“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公司的重心的确已经从PC转移到其他领域PC目前只占到公司毛利率的三分之一。

据悉,这是迈克尔·戴尔在该公司四财季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作出的表述。有消息称,戴尔整个电话会议的重点在于说明该公司已经脱离了低利润的PC业务。为了保护利润率,该公司上一季度甚至选择缩减了部分PC销量。戴尔CFO莱恩·格莱登(Brian Gladden)进一步透露,为了保护利润,该公司第四季度削减了部分消费PC市场份额。

迈克尔·戴尔表示,通过改进供应链、削减低利润率的产品以及对服务等高增长领域的投资,戴尔去年的业务更加健康。他对分析师称,今年将利用这种健康而强劲的地位更为积极地向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加速转型。

“事实上现在各PC厂商都在面临转型的问题,一方面现在PC市场增速趋稳,竞争不如以前激烈,另一方面现在的业态是PC厂商不单单再做PC,还需要应用完善综合能力,巩固市场地位。”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主管经理王吉平217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

虽则如此,然迈克尔·戴尔明确表示的PC不在是戴尔的重心还是让诸多业内人士震惊。众所周知,戴尔公司起家于1984年,当年初还是一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大一学生的迈克尔·戴尔以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自此该公司成为第一家根据顾客个人需求组装电脑的公司,没想到此模式迅速到到市场的认可,公司发展迅猛。迈克尔·戴尔随后辍学,放弃了父母期望未来的医生职业,全力运营戴尔公司,并使戴尔公司以独有直销模式纵横于全球PC市场。迈克尔·戴尔与微软的创办人比尔·盖茨也一道成为大学缀学创业的成功代表。1999年,戴尔取代康柏电脑(Compaq)成为美国第一大个人电脑销售商,随后又成为全球PC老大。此间戴尔公司于1998年8月将直线订购模式引入中国

戴尔公司的困境出现在2006年前后,当时戴尔诸事缠身。2006年第三季度被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惠普以全球市场份额的16.3%超越(戴尔当时16.1%),丢掉了PC老大的宝位,同时赖以成功的直销模式也备受IT界和华尔街质疑,更有高层接连出现离职潮。以副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为首的多个高层加盟对手联想集团。屋漏偏逢连阴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当时又宣布对戴尔公司进行调查内忧外患是戴尔公司当年的真实写照。

为此20072月,已经卸任CEO一职的迈克尔·戴尔取代凯文·罗林斯再度出山拯救自己创办的戴尔公司。随后的动作为业内所知随后戴尔公司开始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对其原有的、一直为业界所推崇的单一直销模式进行调整,引入分销。先是与沃尔玛位于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3000家店铺开始合作,在中国又与国内知名的家电卖场国美、苏宁合作,然后又引入渠道代理商。同时戴尔还将消费PC市场重视起来,设立了全球消费者业务部,期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而且还在2009年初对全球组织架构进行了重组,除了已经独立运营的消费业务外,戴尔按照客户规模、类型划分为三个子部门,分别为大型企业、政府及教育行业、成长型企业(即中小企业业务),而非此前的按照区域划分版图。

不过这一切的努力现在看来对戴尔试图从惠普手中重夺PC老大的目标还是有不少距离。市场调研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惠普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9.5%,依然保持全球老大的角色;戴尔只是以12.1%的市场份额列第二;而宏碁以10.6%的市场份额列第三,联想集团PC市场份额达到10.4%,依然为全球第四。

显然,戴尔不仅与惠普的老大距离较远,同时更为尴尬的是两家中国企业宏碁与联想却还在不断逼近。而值得注意的是联想今年1月27日更与日本NEC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组建日本市场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有数据显示,目前NEC的全球市场份额接近1%,显然这又使得联想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1.4%左右。而宏碁在收购美国国第四大PC厂商Gateway后,去年又与接手了中国国内第二PC品牌——方正电脑。这些对戴尔来说,显然都不是利好消息。

戴尔的下一个方向

戴尔公司216发布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128日的这一财季,戴尔的净利润为9.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3.34亿美元增长177%;每股收益为48美分,去年同期每股收益为17美分。不计入一次性项目,戴尔第四季度每股收益53美分,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分析师平均预期戴尔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为37美分。

第四季度营收为156.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9.00亿美元增长5%,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相一致。运营利润为11.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0亿美元增长124%。戴尔第四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21.5%,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8.6%。

而在整个2011财年,戴尔净利润为26.35亿美元,比2010财年的14.33亿美元增长84%;每股收益为1.35美元,比2010财年的0.73美元增长85%;营收为614.94亿美元,比2010财年的529.02亿美元增长16%;运营利润为34.33亿美元,比2010财年的21.72亿美元增长58%。

2月16日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保罗·亨利·弗兰德透露戴尔中国过去一个季度整体业绩同比增长21%,“中国主要成长动力来自戴尔中国公共事业部,该部门业绩同比增长43%

对于戴尔第四财季的财报,市场主要观点认为,戴尔公司的考虑重点现在更强调利润的增长。该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77%营收增长5%。不过美国资本市场对于戴尔的财报显得不给力,在戴尔财报公布当日,戴尔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18美元,报收于13.91美元,跌1.28%。而在盘后交易中,戴尔股价再度下跌0.04美元,至13.88美元,跌幅为0.25%。据悉过去52周,戴尔最高价为17.52美元,最低价为11.34美元

事实上对于戴尔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迈克尔·戴尔也在想法扭转。2010年6月份表示,他曾表示,可能会将戴尔公司私有化,即通过回购使公司退市。2010年12月,迈克尔·戴尔还曾以1亿美元购买了该公司740万股股票,当时创下了他近五年来的最大一日收购记录,据悉迈克尔·戴尔家族共持有该公司13.6%的股份。

对于市场关注的戴尔公司私有化问题,戴尔公司CFO莱恩·格莱登2月16日最新的表态是无意私有化。显然戴尔公司的私有化问题,目前戴尔高层暂不考虑,不过以PC得名的戴尔公司下一步如何走则显得十分重要。迈克尔·戴尔已经明确表示该公司的重心已经从PC转移到其他领域来自服务器、存储器、网络、服务等业务的毛利率占到约三分之二。但是在如此多的业务中,究竟哪块会是突出的、如PC那般明确的主打业务,其并没有明确指出。

“转型的方向有很多,这个很难讲。”王吉平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而也有观点推测,或许服务会是戴尔的替代PC的下一个突出业务,其理由是2009年9月21日,戴尔以约3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知名的IT服务商——佩罗系统公司(Perot Systems),这也是戴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据悉,目前佩罗系统公司是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而且据估计是全球最大的医院IT服务提供商,半数营收来自医疗保健领域,还有四分之一来自政府服务。同时从老对手IBM与惠普近年的动作来看,IBM将PC业务早在2004年转售给联想集团,而惠普则在2008年以高达139亿美元收购了同样系出佩罗IT服务的领军企业EDS公司。

不过对于在PC领域盘踞多年的戴尔来说,这个转型也并非易事,当然究竟戴尔是否要按照这个方向走可能还需要看迈克尔·戴尔的进一动作,而现在能得出的明确观点是迈克尔·戴尔所称的PC不在是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