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研究的伟大成就


      216日,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美国广受社会公众欢迎和喜爱的电视节目智力竞赛中一举战胜其人类对手(两名),这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情。何故?

          记得,大约在30年前,我参与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创建(任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届秘书长)。当时,我们有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搞我们中国自己的“机器智能”(“MI”)研究。后来,我在北大为研究生开设了Dempster–Shafer的“信度理论”(“Belief Theory”)专业课程。如今,一晃20年过去了,......昨天,我看到IBM的相关成就,心里面自然非常兴奋。

          我们要问计算机能不能产生人造的“智能”?进一步要问,“智能”是什么?按照计算机鼻祖图灵的定义,如果你在QQ中与对方聊天,而不知道对方竟然是一台计算机(人的替身),那么,那台计算机就算具备了人造的“智能”(“Intelligence”)。由此看来,IB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一定具备了某种人造的“智能”,否则,它怎么能够打败其人类的对手?

          近年以来,IBM科学家们(身兼工程师)一直在努力研究一个极为先进的问答系统(Deep QA)名为 “Watson”(正好是IBM的奠基人的名字)。这项研究的初衷是开发一个在美国电视节目“智力竞赛”(叫“Jeopardy!,危险的边缘)中能够准确理解主持人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以充分准确度、可信度Belief Degree和反应速度给出正确答案的计算系统。我们把话说明白了,就是“人造智能”系统,并且希望该人造智能系统能够唤醒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良知,使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进一步接受“人工智能”

         我们问,智能机器人(“沃森”)的体系结构简单吗?非也。在此一台高档PC计算机根本不管用,几乎等于废物。实际上,“沃森”机器人看上去只是一块会发声的显示屏,屏幕里面有一个智慧地球”,周边散射着智慧光芒的图标但真正的“沃森”机器人是显示屏背后那90台刀片服务器Power 750系列)每台服务器有4个8核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总计超过15TB在其内部存储了大量图书、新闻和电影剧本资料、辞海、文选以及《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等数百万份图书资料。“沃森”机器人每当读完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提示后,“沃森”就在不到3秒钟的时间里对自己的庞大数据库“挖地三尺”,在长达2亿页的浩繁电子资料库里面展开快速搜索,找到答案,并附有相关答案的可信度。这就是IBM“沃森”机器人

           实际上,“沃森”采用NovellSUSE Linux(企业版)作为其操作系统,运行一种先进的“自然语言算法”,通过极为复杂的数据结构(DB2数据库)进行快速搜索从而完成与真实人的“对弈”同时在此过程中Linux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IBM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将进入世界各国的医疗机构,担任医生的“电子助理”,大约在今年年内就可实现。你相信吗?

         说明1:我在此建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秘书处(北邮),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大力宣传这一事件,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国AILinux事业的普及。

         说明2:请参阅“IBM's Linux-based Watson supercomputer wins Jeopardy final”一文(by Fahmida Y. Rashid,发表于今年2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