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博弈雷士”真相再解读


 “资本博弈雷士照明”真相再解读

 

 

王方剑

 

 

我与龙飞兄的观点截然不同——我认为:亚盛投资并非“趁人之危”,而是“救人之急”、“成人之美”!

在雷士照明这个项目上,亚盛投资可谓名利双收:做成了一个叫得响的项目,同时在四年时间内创造了超过9000万美元的收获,投资收益高达15-20倍。

表面上看,当时毛区健丽在“赌”雷士公司能过得了这些关槛;事实上,一个优质企业遇到暂时风险,企业价值随之降低,毛区健丽在这个特定时间窗口内发现、并抓住了这个企业的价值洼地。

毛区健丽女士和亚盛投资创造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高度,同时也给国内同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在过去5年内,国内罕有私募投行能做到这个高度的。

 

 

2011年春节前后,苏龙飞先生的一篇重磅文章《资本博弈雷士照明》,在互联网和投资圈内流传。

这篇文章,我先后读了多遍——这绝对是一篇揭秘资本事件的经典之作,披露了雷士照明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细节,文章内容之详实,图解之清晰,数字之精确,很多事件的发生时间精确到了某一天,很多数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作者的敬业精神渗透在字里行间,龙飞兄的为文为人都让我由衷地佩服。

不过,该文惟一美中不足之处是,把一顶黑帽子扣在了雷士公司顾问亚盛投资头上,同时融资中介“趁人之危”、“无本生意”之类的说法在网上和圈内散播,给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中的融资顾问公司蒙上了一层不道德的阴影。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中的一名从业者,我认为,龙飞兄文章中关于融资顾问的观点,值得好好推敲一下。我与龙飞兄的观点截然不同——我认为:亚盛投资并非“趁人之危”,而是“救人之急”、“成人之美”!

 

 

一篇文章  抹黑了亚盛投资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龙飞兄文章的出炉和传播过程——

龙飞兄的文章,最初应该是刊发在他供职的《经理人》杂志201012月那一期上;他的东家采用之后,龙飞兄在2010121 日把该文放在其个人新浪博客上;当月中旬,国内主流互联网媒体纷纷追捧此文:1214日,新浪转载该文;1215日,腾讯、网易、凤凰网、金融界等大型网络媒体继续跟进此文;1220日,国内主流的VCPE门户网站投资界,重磅转载龙飞先生的文章;至于转载此文的其他小型网站,多得数不胜数。

在龙飞兄此文一圈又一圈的放大过程中,国内知名清科集团旗下的网站投资界占领了制高点。由于该网站在国内投资圈的影响力,以及该网站抓人眼球的标题制作《资本博弈雷士照明:赛富出价公道 融资中介趁人之危》,国内很多网站在转载龙飞兄的文章时,大多数采用了这个标题。

熟悉传播规律的人都会理解:舆论事实和客观事实是有区别的,在很多时候两者差别很大,在有些时候舆论事实和客观事实甚至截然相反。在“资本博弈雷士照明” 这个事件中,龙飞兄在《经理人》杂志刊发的文章(可能经过编辑处理,与作者原稿有出入)主导了整个事件的传播,公众获得的是舆论事实“赛富出价公道、而融资中介趁人之危”。

龙飞兄的文章经过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几次放大之后,给亚盛投资和国内的PE融资顾问行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我与龙飞兄、亚盛投资都未曾谋面,也与两方无恩无怨更无仇,写这篇东西,只是想更加逼近商业真相,同时为那些与亚盛投资类似的私募投行说句公道话。

 

 

还原资本博弈真相

 

以龙飞兄的文章内容为基础,笔者根据投资业内常识和经验,可以做出初步判断,此观点并非客观事实,与客观事实距离非常远。

我有两个观点愿意拿出来与业内和公众探讨,同时也能还亚盛投资公司一些清白。

——亚盛投资并非“趁人之危”,而是“救人之急”、“救人之危”,有三件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件,亚盛投资先期向雷士提供了2000万元的借款。作为融资顾问,罕有借钱给企业的,而亚盛投资这样做了。仅此一件事情,足可以证明亚盛投资是真心在“救人之急”。如果这样做是为了显示亚盛投资的诚意,那这个诚意的体现也是面临着风险和潜在代价的。

第二件,亚盛投资创始人毛区健丽女士从朋友、圈内帮雷士公司拉来了400万美元。

第三件,毛区健丽女士不仅掏出自有资金494万美元,再加上应收取的融资顾问费100万美元,入股雷士公司。加上她找来的400万美元,合计994万美元,购买了雷士公司30%的股份。拉别人投资一家企业,最有说服力的事情不是把那家企业说的、写的有多好,而是自己拿出真金白银一起上。

——亚盛投资“地板价”入股是“事后判断”,当时一定是双方自愿交易。

龙飞兄的文章说,毛区健丽所入股的994万美元,对应雷士的市盈率估值只有4.7倍(依据雷士2005年净利润700万美元推算)。吴长江只卖到了正常价格的一半左右。毛区健丽以这种价格“杀价入股”,杀到了“地板价”。

如果以事后判断来断定过去的事情,一定会得出上面的结论。

笔者认为,在当时情况下,雷士照明公司面临股东纠纷、管理团队不稳定、现金流断裂等多种风险,企业能否过得了这些关槛?企业能否保住自己的小命?别说公司发展了,连生存都要打个问号。“救命之钱,无法言贵”,当时有公司愿意投就不错了,谈不上去要高估值?!投资圈内有“不投资两种风险以上的企业”的稳健投资法则,这就是龙飞兄文章中提到的摩根士丹利、联想投资两家投资公司都和雷士有深入接触过、但都没有投资的原因之一。大型投资公司做出是否投资一家企业的决定,都不是随意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投资理念在支撑。

    通常而言,企业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给出的估值一般是8-10倍市盈率。这个说法没有错,但这个估值水平是给正常发展企业的,可惜当时雷士处于危机四伏时期。如果雷士能过了那几关,重回正常发展轨道,当时入股的994万美元拿到的4.7倍市盈率估值,是一个低价;如果雷士没有扛过去,萎靡不振了,或者散了,那次投资价格就太高了,甚至有可能血本无归。

    可以做出一个判断:2006627日毛区健丽和雷士签署的那份994万美元购买雷士30%股份的协议,一定是双方自愿、平等签下的。如果不是出于自愿、平等,这份协议一定无法签定!

 

 

    展现投行人士全方位实力

 

五年时间内,毛区健丽打了一场漂亮的雷士战役!

2005年底,她和吴长江接触时雷士是一家危机四伏的企业;有了她的参与,她协助吴长江把雷士公司从危险边缘拉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并成功地实现了和私募基金、资本市场的对接;到2010年中,雷士已经成为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优质企业。

如果没有毛区健丽女士和亚盛投资的运作,雷士照明公司度过危机也许不会那么快。如果我们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从大局、大道理上来评价,毛区健丽女士和亚盛投资对于雷士照明公司是“功不可没”的。

在雷士照明这个项目上,亚盛投资可谓名利双收:做成了一个叫得响的项目,同时在四年时间内创造了超过9000万美元的收获,投资收益高达15-20倍。

毛区健丽女士和亚盛投资创造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高度,同时也给国内同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在过去5年内,国内罕有私募投行能做到这个高度的。这不是偶然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毛区健丽成就雷士照明一案,展现了他和亚盛投资公司的胆、识、才、人脉等全方位实力。

。毛区健丽女士的胆量非同一般,这表现在三件事情上:第一件,她敢于在大型PE基金进入之前向雷士提供2000万元借款,万一企业还不了怎么办?这不仅仅是诚意,更是一种胆量;第二件,她敢于在国内外两家投资机构没有注资之前,自己投钱给雷士照明。第三件,她不仅敢把自己钱投进去,还敢于把朋友、富人的钱拉来、投到雷士公司,而且她自己投的钱要比她找来的钱多——如果企业上不了市,亚盛投资自己的600美元扔里面了,可以自认倒霉,把朋友的钱套在里面了,她以后如何给朋友交待,如何在资本江湖上行走?!

。没有见识的胆量是莽撞,是傻大胆。现在看来,毛区健丽女士的“胆”是建立在“识”的基础上的,她一定对当时雷士照明公司面临的股东纠纷、管理团队不稳定、现金流断裂等多种风险进行了深入评估和判断,而且断定:这些都是暂时的风险,都不是企业本质出了问题,雷士公司的本质、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公司领头人吴长江这个“人”和雷士公司这个“事”的匹配仍然是非常好的,企业一定能很快过得了这些关槛。

表面上看,当时毛区健丽在“赌”雷士公司能过得了这些关槛;事实上,一个优质企业遇到暂时风险,企业价值随之降低,毛区健丽在这个特定时间窗口内发现、并抓住了这个企业的价值洼地。

亚盛投资在雷士照明上一战成名,让我想起了这句话: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情,一定要同时具备“胆”、“识”两个东西。只有“识”而没有“胆”,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有 “胆”而没有“识”,还有一半成功的可能。

。优质的私募投行在资本运营的实务操作方面都有着扎实的专业才能和执行力。毛区健丽和她的亚盛投资团队在这方面都做成了,她们协助吴长江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搭建离岸股权架构、引进资本方、设计融资交易结构等等,为雷士公司私募融资、上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人脉。在雷士公司私募融资、上市过程中,亚盛投资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带来了丰富、深厚和高效的人脉资源网络。在短短几个月内找来400万美元,没有在投资圈、工商界的高端资源,谈何容易?境外上市所需要的复杂的离岸架构和交易结构设计,没有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多方面的高端专业资源,又谈何容易?毕竟,亚盛投资都做成了这些事情。

 

 

企业资本征程,谁来护航?

 

私募融资、上市、红地毯、敲钟、几十亿身家… …,在外人眼里异常风光的企业资本征程,在现实中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弯路、风险甚至陷阱。

在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境内外融资、上市浪潮中,出现了很多让创业家预想不到的惊心动魄事件:有创业者被扫地出门的,除了新浪网,还有不少;也有创业者和投资人对簿公堂的,甚至有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董事会中打架,双方互免对方任命的高管,抢占公章的,具体是哪些企业,就不方便提名了;也有海外上市不成功、上市之后选择退市的,比如同济堂等;也有选错了上市地点,退市后到新地点上市的,比如四环医药、旺旺食品等;更有大方重工公司在海外上市过程中爆出创业者股权遭遇诈骗,创业者身陷囹圄的…

企业的资本征程,就好像是黑暗海面上的航行:前面是无望的黑暗,旁边或许有坚石、冰山,水面下藏着暗礁,上空会有电闪雷鸣,可能还有狂风暴雨… 此时,这艘企业航船上的掌舵者最艰难、最孤独的。如果此时有船只来护送、领航,即使这艘领航船的桅杆上只是隐约的灯光,那个企业掌舵者的心中都会增添不少温暖、增加很多信心。

现实中的企业资本征程的确如此,并非一帆风顺、一路光明。

在近几年国内爆发式增长的PE行业,私募投行或融资顾问究竟是什么?究竟能起什么作用?我的看法是:私募投行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领路人、代言人和护航人。尤其是企业的A轮私募股权融资,私募投行对企业的帮助最大——A轮私募股权融资是企业最重要的一次融资,但企业是在对资本市场最陌生、最没有融资经验的时候签署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拿到A轮私募股权融资、获得资本的认可,是非常难的;对于私募投行来说,执行A轮私募股权融资,是“在乱石堆里挑金子”,既是艰难的拓荒之旅,又是激动人心的发现之旅。

从大方面来说,毛区健丽和亚盛投资是值得同行尊敬的——她们在雷士照明项目上把私募投行“护航”的服务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救人之急”,协助雷士公司度过了危机时期;同时“受人之托”,把海外上市必需的架构设计、结构重组和协议控制等工作做成了;更重要的是“成人之美”,成功实现了雷士公司和赛富基金的联姻;雷士上市之后更是“各方欢喜”,企业、基金、个人投资者和亚盛投资都乐得其所。

只要资本交易存在,参与各方的博弈就不会停止。关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博弈,笔者与多位企业家达成了两句话共识:第一句是,如果要谈你公司的业务,投资人永远谈不过企业家,你在这个行业5年、10年、甚至近20年了,投资人怎么可能谈得过你?!第二句是,如果要谈资本、上市,企业家也难以谈过投资人,因为投资人就是专门做这个的,做了那么多年,而企业家才做了一、两次,甚至还从来没有经历过!

私募投行协助企业、代表企业,可以弥补企业家在对接资本过程中的弱势局面。近年国内私募投行的涌现,既表明投行业务已经从IPO阶段延伸到了私募阶段,又表明国内新兴的PE行业和创业者都在走向成熟。选择一家可以信赖的私募投行,共赴资本征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明智之举。

其实,国内像亚盛投资这样的优质私募投行不是多了,而是还非常不够。目前国内企业纷纷挖角投行精英,优化企业团队结构,助力企业资本征程,即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为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合伙人,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邮件讨论[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