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与其《忐忑》不如再等三个月


    根据最新调查,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房地产一线城市在2月的第一周均出现成交量明显回落,年初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再次加力让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一面是限购、信贷收紧、房产税试点等政策的冲击;另一面是通胀压力加大、投资渠道少的现实经济环境……在中央坚强的调控决心下,楼市会不会降温,房子究竟要不要买成为购房者面临的大问题。 
   

    泡沫挤出后再买房也不迟?
    国家再次出台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的具体措施,就是要降房价。加之央行宣布突然加息,这对楼市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购房者想等待房价中的泡沫成分适当挤出之后再做决定买不买。至于出手的时机,笔者建议可以等三个月,因为通常政策需要一个消化期,届时,会出现大幅度的让利促销活动,购房成本可降低。 
    随着国八条、房产税试点等措施的出台,再加上春节传统销售淡季的到来,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据了解,珠三角的一些城市不仅楼市成交明显回落,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一周成交量跌至个位数的现象。 
    国八条的政策目前仍然停留在中央层面,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各个部委、地方政府落实国八条的细则或将不断出台,这对市场预期无疑会形成明显的打压。短时间内,市场的观望气氛会重现,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都会出现明显回落,相应的房价也会松动,自去年9月开始出现的楼市量价齐升的状况将会出现转折。建议购房者现在暂时按兵不动,等待观望。

    抗通胀,不买房咋办? 
     新国八条出台后许多人对购房打算没有动摇。理由是,从去年至今的物价涨幅来看,现在买房仍然是让钱保值的有效途径。现在通胀预期越来越大,和其他的投资相比,对他而言买房仍然是最保险、最让人放心的一种投资方式,即便是房价出现了回落,自己也亏不到哪儿去。
    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4.4%、鲜蛋价格上涨2.3%。统计局的CPI虽然好看些也难以掩盖1月的CPI已基本是空前高点的事实,会是绝后吗?也基本可以肯定,国家绝对不会允许再继续攀高。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商品房的功能不仅是保障居住,很大程度上也是保障财富的一种手段。虽然从决策层到社会舆论都在引导人们将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但是随着年内流动性的泛滥,加上物价的不断走高,使得人们对通胀的预期逐渐加强。虽然国家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的政策调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依旧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买房保值”的传统心理。央行去年年底的问卷调查显示,买房仍旧是居民投资的首选。国家一直在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但对普通人而言理财和投资渠道十分有限,似乎想抗通胀,没啥别的办法。这是令国家非常头疼但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报复性反弹会不会卷土重来?
    大家可能都对2009年楼市的报复性反弹记忆犹新。从去年开始楼市调控政策频出,房价也基本稳定,新国八条出台后,大家看到了房价向下的希望,但同时也担忧,接下来的报复性反弹。
    从力度上看,新国八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首次提及房价调控目标化,再次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进一步扩大限购的范围和力度……,同时,随着房产税在重庆和上海试点的开始,房地产调控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然而,即便在这样力度大、强度高的调控措施下,仍然有人担心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不会“降调”歌唱。甚至不少购房者依然认为2011年的房价会继续上涨,在他们看来,2009年底和2010年全年的调控措施不可谓不多,调控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2010年下半年房价依旧不断在走高。笔者认为,2011年第一、二季度之后,房价上涨或到顶出现拐点,年底确立下跌趋势。但对于楼市“报复性反弹”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调控措施出台后,经历了短暂的市场观望,往往会出现积累的需求集中释放进而导致楼市突然回暖的现象。因此,对于此次调控,不仅要在政策上做减法,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更要在需求上做加法,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的同时,地方政府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要切实负起责来把调控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国家也要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问责,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稳定、健康,而不是忽冷忽热。

 

最新相关阅读:北京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工作通知(全文) http://sinaurl.cn/hq8qFF

              统计局调整房价统计指标 不再公布各城市平均涨幅 http://sinaurl.cn/hq8Gac

             

 今天是元宵节,此视频就当一乐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