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把我们推向世界末日。如果说核武器毁灭人类,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话,那么信息科技则杀人于无形。至于信息科技如何杀人,先按下不表,今天先说一说我们人类每天制造的信息总量,从垃圾邮件到让人烦的广告,我们每天都遭到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要知道,其中绝大多数是垃圾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也正在制造垃圾!
美国科学家计算出一个人一年内平均获取的数据总量。根据他们的发现,人类每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海报和邮件传播的数据量多达2×10的21次幂字节(也就是2后面跟着21个0),这就意味着每人每天平均获取的数据量相当于阅读174份报纸。
研究同样发现,世界上的图书馆、电脑、DVD和报纸所包含的数据量达到295万亿兆字节,或者说295×10的18次幂兆字节。如果将这些数据存储到CD-Rom,CD堆叠在一起的高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此项研究由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马丁·希尔伯特博士领导,他指出这些数字非常巨大,普通人很难理解,但与大自然相比,这些数字根本不算什么。全世界存储的295万亿兆字节的数据量仍不及一个人所有DNA存储的信息量的1%。他说:“这些数字非常引人注目,但与大自然所存储信息的数量级相比,仍旧是小巫见大巫。”
希尔伯特在《科学》杂志上公布了这些数字。他说:“与大自然相比,我们不过是卑微的学徒罢了。虽然自然界存储的数据量令人难以置信,但数量永恒不变,相比之下,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却一直呈指数增长。”
希尔伯特估算了人类存储的信息量,单位使用电脑的存储单位——字节。(1M等于100万字节,1G等于10亿字节。)一部iPod的最大存储量为160G,一台中档台式机的存储量可达到1T,相当于1万亿字节。研究过程中,希尔伯特估计了书籍、报纸、电视节目、X光片、密纹唱片、照片、VHS磁带和影片包含的数据量,单位同样使用字节。此外,他同样估算了软盘、硬盘、记忆卡、DVD、CD、数码照相机和摄影机、手机以及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数据存储量。根据他的发现,人类2007年通过双向通讯技术——例如手机和互联网——获取的数据量达到65万亿兆字节,相当于每人每天阅读6份报纸。
他还发现,整个世界的信息存储能力自1986年以来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数据传送能力每年的增幅则为6%。人类正快速从传统存储方式转变到数字存储。2000年,全球有大约75%的信息存储在报纸、图书和录像带等传统媒体。截至2007年,数字格式存储数据所占比例已达到94%左右。根据这项研究得出的估计,PC等通用计算机和手机的存储能力每18个月增长一倍!我靠,太给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