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更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杨老师:

收到您的来信,我开心极了。我特别激动,感激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回信,而且是那样一封长长的信,我除了感激、兴奋,几乎也找不到其他形容感受的词了。其实,自打我寄出信一个月后,没有收到您的回信,我就知道,希望渺茫了。您的回信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正如您所希望的,我的情况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有了好转,但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回到以前那样了。高一时的我充实、快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二未换座时也是如此,但换座后的大半年,我都在煎熬中渡过,也许刚开始是她报复我,后来多半年时间是我折磨自己,无法从折磨圈子里自拔,成绩从第二滑到第八(班级排名)。最近一个月内,我和她不是绝对的冷战了,但是一直还是别扭着(偶尔也说一两句话),我还是对她很敏感。比如我在门口坐着(桌子挨着门),她每次关门都特用力,感觉象是摔门,让我感觉很不好,甚至有一种意识:她是在摔我。比如她给我的后桌及她的前后一大片起外号,她每天叫人家的外号而不是名字,我打心里觉得她的声音很刺耳。比如最近有一天班主任把她叫出去说了什么,回来后她哭了,哭完用我们家乡最难听的话骂了一个她也不知道是谁的同学,意思是那个同学给班主任拍马屁,给她打小报告。虽然我知道这人不是我,但我仍觉得她象是在怀疑我……总之,我仍对她很敏感,而且我现在有一种毛病,每天心里都会找一件烦心事。大概是半年来我每天都被这件事烦着,坏习惯成自然了。最近,这件事的阴影已淡了,但我又烦恼:后桌同学的嘲讽、座位太窄不舒服(后桌总向前挪桌子,我每天都要她重新挪回去,因为我在第一桌,太靠前对视力不好,而整整一行的同学总是不知不觉将桌子移向前,因而我的座位变窄)。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小心眼,越来越敏感。刚从一个痛苦中跳出,或许还未跳出,又跳进了另一个小痛苦中。我很着急,高三了啊,可又不能自己控制自己。

……

杨老师,很对不起这么迟才给您回信。12月底收到您的信后,我抽时间给您写回信,但我做事比较慢,比较拖拉,信迟迟没有写完,只写了省略号的上半部分。从元旦开始,我便感觉到浓浓的高考气息,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还要忙期末考试。所以回信一直拖了大概有二十天,直到现在。望您能谅解。

这二十多天,我的心总得说来还算平静,不过期间也有些小波澜。那天,我做了一件事,可能没给那个同学台阶下,班里同学也没说什么,二我向您提的她,表现出很愤怒的样子。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没有惹着她。我的一位朋友,我的妈妈都说这件事我和那个同学都有错,而她则认为全部都是我的错。事隔2天后,我听到她在骂人,很大声,说得好像是我,应该是我。我还偷偷流了泪。后来什么事也没有再发生,直到考试,我和她被分到同一考场。奇怪,我们竟说开话了。但是彼此之间仿佛很陌生,说起话来也别别扭扭的。不过,她这个人很不稳定,她高兴时会和你多说几句,不高兴时你去理她,主动打招呼,她都不搭理,还表现出一副仿佛与你有深仇大恨似的表情。我也不知她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不高兴,所以感觉上还是很别扭的。另外,我上次与您提到她说话声音很大,的确是这样,她与我分桌后又同2个女生坐过,那两个女生都私下表示她的叽叽喳喳让她们不能正常听课。班里孩子们很善良,也怕事,没一个人敢向她提出意见。或许,我们都在“惯”着她。

杨老师,经过这半年时间的折腾,我发现我的心思变得更重了。今天去超市购物,服务员的态度不好,她将我们的卡多刷了24元。仿佛她还很有理似的。我们说了一句很普通的话,她居然说我们在损她,我才很不客气地回了一句,她也很不客气地回了一句。我准备吵架,但想想快过年了,不必和她动气。但事后我一肚子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以前不是这样的。

对了,你给我支的缓解头痛的招,我试了一个,还很管用,但对头晕还是不起作用,我现在给您写信,还有些晕。

从您的信封上我直到您在甘肃省金昌市,我还特意看了地图,离我的家乡好远。我发现地图上金昌市处于沙漠地区,是这样吗?想必那里是另一番景象,不知道冬天的沙漠是什么样子?冬天的金昌是什么样子?由于我们家没有电脑,我只能手写书信和您联系,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保持联系,可以吗?尽管剩余的130多天会很紧张,但我一定会挤时间给您写信的。

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不管您收到这封信是什么时候,我在这里向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这位同学:

您好!记得我在上一封信中给你说过——放下心理包袱,学会宽容,学会谅解,学会交际;当你试着以友好的心理和行为去发现和了解她的长处,同时以欣赏和赞美的心理和行为来对待她的时候,不知不觉之中她也就会变得可亲可爱起来,自然而然你“一看见她,一听到她说话”也就会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另外好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比如,你所说的那个营业员“态度不好,她将我们的卡多刷了24元。仿佛她还很有理似的。我们说了一句很普通的话,她居然说我们在损她”如果你当时能想“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他被丈夫数落了一顿,或者在半道上被别人撞了还挨了别人的一顿臭骂,她心情不好”,那么你就会对她的“服务态度不好”理解了,那么你也就不会以批评或挑剔的言语对待她了。所以在此我要说的是:人,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别人。你与同学相处也是如此,你帮同学一次,你想了十次,在你心里,你帮助别人就被放大了十倍;同学有一次没帮你,你想了十次,你的怨恨也就增加了十倍;同样的道理,你过去的同桌对你不好的表现,你反反复复的想,在你心里对她的怨恨就被放大了十倍乃至百倍,自然而然你对她哪怕是无意的行为也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再如,“后桌同学的嘲讽、座位太窄不舒服(后桌总向前挪桌子,我每天都要她重新挪回去,因为我在第一桌,太靠前对视力不好,而整整一行的同学总是不知不觉将桌子移向前,因而我的座位变窄)”,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座位移动,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同学视力不好,为了看清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字,自然会身体前倾伸长脖子看黑板,这样势必就会使桌子向前移动,这样从后向前以此类推,桌子自然就会不断向前移动,这与后座是否对你有无意见无关。当我们用换一个角度以事实为依据来看待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底也就会变得宽阔起来;如果我们经常用换一个角度以事实为依据来看待某件事,并且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那么你就一定会宽容和快乐起来。

下面我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其一:从前,曾经有这样一个盲人。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在夜间出门时,常爱提着一盏明晃晃的灯笼。

开始的时候,人们皆迷惑不解。终于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忍不住上前问道:大哥,您眼睛看不见,打这个灯笼有用吗?

有用!有用!盲人道:我是让你们看到我,以免在黑暗中把我撞倒了。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却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总是要求别人太多,反思自己太少,苛责的多,宽容的少。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只要我们懂得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解脱了自己”,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愉悦、快乐和幸福的时光。

其二:有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生活得愉悦、快乐和幸福的长老,向他请教生活与成功之道: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同时又能带给别人快乐呢?

长老看了看他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想了想,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是这样的吗?

长老点点头,说出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在别人不幸的时候,少年皱着眉头道,真正用心去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难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长老微微一笑,又说出一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你的意思是让我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要根据别人特点和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说得很好!长老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说出了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想了一会儿,少年遗憾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一时还悟不出来。而且这四句话之间也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长老说道。少年沉思良久,叩谢而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穷困潦倒,还是春风得意,我们时刻都不要忘了换位思考,想想别人,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

所以我要对你说的是:一个人是否成功,换位思考是及其重要的!一个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人,永远是失败者,即使偶然有所收获,也是稍纵即逝,是暂时的。人活着所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做好工作和处理好与家人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这是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这需要使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与美好。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熟练地驾驭,这就需要我们去捉摸与探索。

同学,努力吧,你的朋友杨永龙相信人生的成功和愉悦会天天与你相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