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创业者该怎么理解投资人(三)有关团队


2011/12/04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电子商务 手机 品牌 Google Facebook 社交网络


 

* 声明:本文所述案例全为虚构,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

 

◎问:都说投资要看团队,问题是什么样的团队才会拿到投资?

 

年轻人递上来的商业企划书,写得可谓周详实在。这个创业计划打算 在大城市的公园里,放置大型数字看板(Digital signage ),梦想 成为户外的分众传媒。企划书里详细的分析了数字看板与传统看板的 优劣,以数学公式算出数字看板因为可以轮播,所以能提升多少收入。

 

市场调查也很详尽,把上海的大公园里目前有多少户外广告,每个公 园的日均人潮流量有多少,并算出要放置多大的数字看板多少个才能 达成最佳的销售数字,企划书后面还附上了详细的财务计划。然而, 这一份堪称完美的企划书,投资人最后却决定了不予投资。

 

答:创业要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在那个关键上有没有优秀的人?

 

数字看板本身是一项技术创新,但是这个创新却是对任何人来说都一 样的,谁都可以去买一堆数字看板回来,号称要装在公园里然后卖广 告。而这个事业要能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独占性的资源(成为 公园里独家经营的企业),以及最重要的,广告销售能力。

 

简单来说,这个创业团队中如果有分众传媒的某个大区的销售总监在 内,会帮这个创业计划加分很多,因为马上能带进来一堆广告客户。 投资人总是希望能找出一个创业计划的成功关键,并且在那个关键上 看到有擅长这件事情的人,或者对这件事情有著优势资源的人。

 

◎问:我确实没做过我正要创业的事情,这很重要吗?

 

投资人认识这个创业者已经有三年时间。第一次见面时,创业者说想 做一个积分通兑的生意,让银行信用卡积分跟电信运营商通话积分可 以互相流通转换。因为他目前工作跟运营商经常交流,关系很好。然 而,这个商业模式没有得到认可。而银行那一端他也没有资源。

 

第二次见面,创业者说,由于他跟某政府单位关系很好,他正在做一 个校园的

社交网络

。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未来在校园里做推广 将有各种资源。然而,这个商业模式也没有得到认可。投资人依然没 有投资,因为觉得纯互联网服务不是这个创业者擅长的。

 

第三次见面,创业者开办了一间

电子商务

公司,依托淘宝商城,迅速 成为自创

品牌

服饰的领跑者。销售量爆增的情况下,虽然还不打算融 资,公司大门却快被闻讯而来的投资者们挤爆了。这位做贸易出身的 创业者感叹到,只有最后这个创业计划自己觉得做起来很顺手。

 

答:做一个你没做过的事来创业,投资人的钱估计都被你浪费了

 

不能否认,有某些天纵英明的人,很快的抓到了事情的诀窍,虽然他 没做过那件事,却依然取得了成功。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投资人很难 判断创业者是否真的那么天纵英明。创业者进入了一个自己没有经验 的领域,很显然投资人前期投入的钱,都在帮创业者缴学费了。

 

做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公司高管,离职后做轻博客拿到了投资;知名 电子商务公司高管,离职后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拿到投资;做游戏出 身的创业去搞电子商务,普遍被业界不看好。人都有惯性,在一个领 域泡太久意味著转到另一领域的成本更高。而投资人并不想为此买单。

 

◎问:为什么有人凭著一本商业企划书就拿到了投资?

 

这个创业团队的技术背景坚强,清一色都是名牌大学理工科系毕业, 正在开发一个

手机

应用 APP,主要是让用户可以搜索附近同样下载了 这个 APP的人,彼此约见面聊天。他们认为,这个功能对于出差在外 的商旅人士是相当有用的。然而,投资人对于这样的想法并不认可。

 

创业者对此非常疑惑,问投资人,你们不是号称投资就是投人吗?或 许你们觉得目前的想法不靠谱,但是我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情况不对 的时候我们会改。更何况有很多的创业成功企业,成功之时跟他创业 之时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

 

与此同时,有间美国互联网初创公司打算做类似产品,但仅凭著几 页商业企划书就拿到投资。创业团队是黄金阵容,

Google

Facebook

的高管,投资商也来头不小,引起广大关注。然而,半年后产品被证 明无法引起用户兴趣,创始人纷纷离职,公司摇摇欲坠。

 

答:顶级的黄金团队能靠企划书拿到投资。

 

你一定看过这种号称黄金组合的团队,吸引了大批投资结果树倒猢狲 散的情况。事实上,由于风投的投资总是失败的(投资十家有一家成 功就很万幸了),所以这种案例绝非少见,只是因为失败的案例不会 见报,投资商也不会大做宣传,一般人很少关注罢了。

 

上面的案例只能证明投资人很容易被背景给蒙蔽。然而,平均来看, 去投资没有背景的团队要更加靠不住。投资赌的是一个机会,投资人 会想尽可能的降低风险。简单来说,知名企业高管出来创业,融资可 能只要商业企划书。而没有背景的团队,更需要在实绩上证明自己。

 

此外,投资大公司出来的高管创业团队,风险在于这些人顺风顺水惯 了。靠著大公司的品牌,组织,这些人站在顶峰。但是创业很多时候 需要亲力亲为,要打游击战而不是打需要消耗大资源的正规战,这些 人反而不会打了。投资确实是投人,但投什么人,都需要更深的了解。

 

* 声明:本文所述案例全为虚构,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伙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案例:创业者该怎么理解投资人(二)有关股份

■ 历史上的今天

 

案例:创业者该怎么理解投资人(三)有关团队 - 2011/12/04

写给年轻的,经理(二) - 2009/12/06

开放,将我们带向何方(五)个人社交数据可携 - 2008/12/07

手机电视市场初探(三)终端制造商与内容提供者 - 2007/12/02

无线宽带大未来(四)WiMax ,3G与4G - 2006/12/03

网路与书(上)网路出版的两难 - 2005/12/04

网路电话VoIP(二)搞清楚到底谁在养谁 - 2004/12/05

网路电话初试啼声 - 2003/12/07

游戏人生(一)我的游戏梦 - 2002/12/08

网路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 2002/12/01

关键的百分之十六(一)科技营销的运作模式 - 2001/12/09

我在通讯行业的日子(下) - 2001/12/02

版权与介面将决定电子书的发展 - 2000/12/03

网路行业的垂直集成 - 1999/12/05

过去一年的反省回顾 - 1997/12/05

Internet:未成熟的媒体 - 1996/12/0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职新浪网,台湾大哥大,3G威宝电信。2006年后于大陆工作,曾任职51.com担任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 (后转任战略顾问),及湖南卫视快乐购旗下电子商务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目前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