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但是,财富分配不均日益加剧。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公布一份报告。该所副所长杨黎明称,当前中国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去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1.5—2倍左右。报告称,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业企业间差距、城乡间差距、地区差距、高管和普通职工差距,这应引起社会重视。(12月2日人民网)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保障研究所提供的资料,2006-2007年最高和最低行业工资差距,日本、英国、法国约为1.6-2倍,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在2.3-3倍之间。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又光荣获得世界第一!

  不过,人保部所晒出的这个4.2∶1的收入差距,或许还是有点保守了。记得全国政协常委赖明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随着近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但不管两者数据的出入有多大,从数据来看,足以说明中国的居民收入间距已经扩大到惊人的程度,无疑我们社会平衡运转齿轮上的链条已出现松动甚至断裂的迹象。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消费需求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大阻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还在于收入较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影响居民消费能力,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最直接的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因为低收入阶层虽然消费倾向高,但没有消费能力;高收入阶层虽然有消费能力,但消费倾向低,从而造成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不足,经济增长就缺乏内生拉动力,就难以通过消费升级和消费热点的形成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此外,收入差距会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突出,妨碍社会和谐稳定。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社会情绪积累,导致社会阶层分化。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民生问题,又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收入分配问题,过去解决可能不具备条件,再晚解决就可能错失很多机会甚至导致问题积重难返。因此,现在解决正当其时、势在必行。

  当前,中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也有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动力。现在,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能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财政、税收等多方面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并通过各种手段堵住“灰色收入”和“灰色消费”的漏洞,通过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