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确保百姓温暖过冬,成了各地政府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爱心煤”工程是今年山西省政府出台的一项政策,决定从今年到2015年底,山西的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冬天将免费领到一吨取暖用煤。
然而,取暖煤变成了封火煤,领了低供煤的农户叫苦不迭。11月28日《东方时空》播出“‘爱心煤’打折扣滥竽充数掺石头”节目,报道称山西省政府今年出台送“爱心煤”惠民政策,可该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变了味道。以临汾市贾得乡庄里村为例,原本每户可免费领到一吨取暖用煤,可每家分到的煤却不足900公斤,里边几乎一半是石头,根本就不能烧。
大家知道,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俗有“煤海”之称。山西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炭企业林立,这些年一些人利用煤炭大发横财,但普通百姓并没有因此而获利,反而是深受其苦。煤炭在开采与运输中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许多地方沉陷塌方,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这种情况下,要求煤炭企业供给低收入农户“爱心煤”不仅是企业和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利润丰厚的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也能够承担得起。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企业却在“爱心煤”中掺加“坑人石”,足见一些企业追逐利润的贪婪本性已经到了无法言明的地步,足见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道德已经沦落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权力必须要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否则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在当前的体制下,仅靠思想教育和典型引导,靠为官者的个人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们的权力不能得到民众的有效监督,好官也完全有可能变坏。所以,遏制腐败、治理腐败,真正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必须要彻底根治领导手中的权力过大,得不到有效监督的问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和反腐败工作制造了“瓶颈”,这其中,有的存在“暗箱操作”,有的在重点领域或者重点项目打的是“民生”牌,鼓的却是个人腰包。
关注民生首先得关注腐败,只有腐败问题得到解决,民生问题在落实上才能得到改善。应该说,山西省政府推出的向低收入农户提供“爱心煤”举措是深得民心的,关键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在金钱和利益主导的社会大背景下,一些企业和基层政府昧着良心,借此机会大发横财,这对于落实民生政策是极为不利的,也是极为伤害民心的。
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进行匹配。制度越完善,就越大程度地保证不遭个别人钻“空子”,让政策落空或者背离初衷。时至年底,山西省省委组织部不妨如其声明的那样,把落实“爱心煤”纳入干部考核之中,对失职者予以惩戒,才能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而要在全国范围内避免灼伤民心的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央政府“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加大惩罚力度并且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这样才能使各项民生政策真正能够暖民心,这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爱心煤”何以变成“坑人石”?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