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上看,现代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人类在利用技术的同时也使人类深深依赖于技术,离开技术人类将寸步难行。在这种依赖性的互动过程中,技术通过明确的规程,人本身也变成了人力物质,被整合于预先规定提高效率的目的。正如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认为的[5]:“技术的本质就是‘座架’。在技术的‘座架’的命定中,技术是人靠自身无法控制的东西,人被座落在此,被一股力量安排着、要求着,这股力量是技术的本质中显示出来的而又是人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
这是一段比较抽象的话,说的是技术对人的反向奴役作用,其实在教育领域内,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当一个新技术出来的时候,人的习惯性的思维就是用技术来完成我们传统的流程,当然这很重要,但是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比如经过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在大城市,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PPT非常普及,多媒体给课堂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有老师戏称PPT是“骗骗他”,为什么说是“骗骗他”呢?原来老师在课堂上面讲课,满黑板抄板书,在板书的时候,学生在下面满屏抄,在记录的时候,左耳进,右耳出,中间留住一点点;现在上课不用板书了,改按PPT,教学内容30秒一屏,学习内容在眼前一晃就过去了,学生也来不及抄了,课堂的密度是增加了,但是学生的思维弱化了。对于老师,则从一个教师变成了一个课件放映员,技术变成主导的东西,人变得无足轻重了,这就是教育领域内典型的技术对人的异化。因为我们只是把技术仅仅看成一个完成既定模式的工具,这样就会被技术所驾驭,最后沦为技术的奴隶。如何才能超越技术呢?按照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伊利的观点,“解决人的价值观与技术之间的冲突的方式并不是躲避技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是打破阻碍关于‘技术是什么’理解的二元论思考的障碍:不是其工具本质的利用,而是本质和人的精神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能够超越二者的创造”[6]。解决技术对人的奴役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和人和精神的融合,创造新的秩序、范式与文化。在教育领域,技术绝不是仅仅用于完成现有的模式和方法,而是要推动技术时代的教育革新。技术的革新必然要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组织体系等都发生意义深远的颠覆性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育全面的发展,从技术哲学超越技术约束的角度来看,技术对于教育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完成既定模式和任务的工具,技术工具观会严重制约技术变革教育深度与广度,严重制约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家提出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