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系如何助小微企业摆脱资金荒?


  小微企业生存难,贷款更难。

  在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活力最强,抗风险能力却最弱的群体,如何才能摆脱资金匮乏的困境?

  多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以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资金的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做法便是成立担保公司。杭州也是如此。

  早在2006年,杭州市就成立了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这也是杭州最大的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但与其他担保公司不同,杭州高科技担保公司不仅引入了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平衡银行风险,而且引入了风险投资机构与下辖的区县市科技部门,形成了一个以财政资金为杠杆,以社会资本为主力,以市场化理念为核心的财政体系。

  这样的财政体系有何优势?来看三个问题。

  其一,怎样平抑银行风险?

  小微企业之所以面临贷款难题,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资质不明、抵押不足,让银行看不清风险。而这个时候,担保公司所承担的责任,就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为银行提供风险评估和风险补偿。而杭州在这一基础上,联合其下辖的各区县市科技局,共同建立了科技型初创企业“联合担保”风险池。即,贷款企业经地方科技局推荐,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发放贷款。当发生贷偿困难时,地方科技部门承担40%,担保公司承担40%,银行只需要承担20%即可。

  换言之,这种风险共担机制的核心在于谁推荐,谁承担风险。其一方面可以平抑银行的风险,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地方科技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尽职调查的责任放权至基层一线。

  其二,贴现应该贴给谁?

  杭州市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铸环认为,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利率太高,还不起贷款,而是融资渠道不畅,贷不到款。因而,各城市普遍采用的贴现手段作用不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杭州市采用了别具一格的贴现方式,即,将贴现对象由小微企业变为银行,以平衡其高风险、低利率的窘境。

  孙铸环说,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杭州市政府分别出台了政策,要求商业银行以低利率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银行是盈利性金融机构,高风险必然要求高利率。而杭州通过向银行贴现的方式,实际上是变相提升了银行的资金回报率,从而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意愿。

  其三,看现在还是看未来?

  在杭州,出名的不只有“天使投资”,还有“天使担保”。担保与投资虽然都是解决企业资金难题的方式,但其判别的标准却是不同的。换言之,银行看的是现在,风投看的是未来。因而,要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途径,除了依托银行贷款,还应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通过更加严格的市场化手段,筛选其中最为优质的企业,为其提供成材的绿色通道。

  梳理杭州市科技金融体系,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脉络。当市场的“无形之手”无法实现倾向于小微企业的资源配置时,政府手中的财政杠杆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而要提高财政杠杆的工作效率,则需要遵循市场化的理念。这种“市场化理念下的财政体系”即是杭州科技金融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韩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