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事后铁腕“拆违”,不如事前从严把关


与其事后铁腕“拆违”,不如事前从严把关

刘纯银

主政广州18个月,万庆良从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提任为广州市委书记。与他共事的一些领导评价他的工作状态:他充满工作激情,每天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可以连续“作战”一整天,但思路依然清晰,工作有条不紊。万庆良上任以来,各项措施狠抓落实,尤其是大家对他的铁腕拆违依然记忆犹新。(1217日《广州日报》)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广场变大了,马路变宽了,而且楼房也变高了,变漂亮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不少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百姓反感的“城市病”。如在城市发展规模上盲目求大,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拆大建现象愈演愈烈。这不,200610月,“坚固得像碉堡一样”的山东青岛市著名地标建筑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20071月,浙江杭州西湖边的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爆破当天,众多师生蜂拥而至,有的放声大哭。20102月,江西南昌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3月,落成不满10年、耗资3000多万元的海南海口“千年塔”沦为了“短命塔”;7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凯莱大酒店停业拆除,而一年多前,该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进行重新装饰和布置。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建筑“出生即死亡”。如安徽合肥维也纳花园小区1号楼,在正常建设了16层而尚未完工时被整体爆破。按市政府的说法,该小区影响了合肥城市景观中轴线的山景。这个16层的庞然大物“死亡”时,不足一岁,还是“婴儿”。难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却少有50年的建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

为何我国建筑如此短命呢?有人归纳为“四说”: 即“质量说”、“规划说”、“政绩说”、“暴利说”。笔者认为:“规划说”首当其冲。因为现实大量存在“一届政府一个想法,以致城市规划改来改去”的事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全靠领导一句话。”

殊不知,城市规划就是国家立法,就应是百年大计,不能一个新官一个令。面对少数违章建筑,固然需要铁腕拆除。但笔者认为:与其事后铁腕“拆违”,不如事前从严把关,避免出现违章建筑。因为一方面大拆大建带来的是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大拆大建既不符合社会要求,也是对过去文化的破坏。

他山之石,引人深思。因此,在未来城市发展上,拆和建都要理性对待,不能盲拆强拆。因为,拆掉的不仅是财富,而且是文化。更不能盲建强建,因为,建设要有科学规划,有预见性,千万别仗着口袋里有几个钱,就可以不在乎将来什么时候又把它给拆了。正如专家所说:“没完没了的拆,在浪费财富的同时,还在拆毁一个城市的历史,值得吗?如果没有预见性,建最终还是为了拆,那何必上赶着建?”

真心期待,各地在拆与不拆上,不能光听领导人和开发商的,还得听听老百姓的。因为“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12/17/c_122438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