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实名影响了谁?


  一道《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降下,微博要开始实名制了。

  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关于实名制的讨论一直络绎不绝,从最初的论坛到博客,到现在的微博,都有过实名制的探讨。不过总体来看,说的多,做的少。想着美好,做着难度很大。网络一直没有真正的实现实名制。到了微博,实名制能否推行下去?

  在微博实名制的消息传出之后,也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天后”王菲以调侃的感觉说:“实名制了,那我改身份证去。”从大多数网民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微博实名制应当谨慎缓行,现在或许还不是一刀切进行完全实名制的时候。

  一来,微博用户还在培养期,应以“放养”为主。新浪在今年10月公布的微博数据是已经达到2.5亿用户,应该来说,这个数字不少,但也不多。对于大多数互联网网民和手机用户而言,还没有接触到微博,或者刚刚开始认识微博,他们在观望。在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中,微博还是比较好的一个。如果因为人们惧怕实名制的原因不再使用微博,的确很可惜。我倒觉得可以先“放水养鱼”,先把用户规模做上去,然后再谈规范的问题。过早或过多的渲染微博实名,对用户设置一道无形的管制,很容易吓跑用户,尤其是那些不成熟或者初入门的用户。

  二来,与论坛和博客等其他网络互动形式相比,微博已经有“实名制”感觉了。目前,新浪微博所进行V用户认证和达人认证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这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实名制。但与政府层面的实名制不同,这种先注册后认证的方式,比注册的时候就实名要容易接受的多,因为赋予了人们更多的选择权,而后者带有强制的色彩。我觉得维持目前的先注册后认证方式,并无不可。

  不可否认,微博实名制有助于微博的运营公司如新浪、搜狐等加强与僵尸粉、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作战能力,不过,缺乏充分的准备和沟通,很容易伤害到正常用户的微博积极性,把优质用户也一同清理掉了。倘若目前的可操作性并非得到广泛赞同,先等一等,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