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总是可以给我们一种画面感,就好像有一幅画眼前一样。看到“巧言令色”这四个字,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画面:“一个一脸正气的人,在那里夸夸其谈地讲着非常正义、非常有道理的话……”。呵呵,其实这样的人我们都见过,每天只要一打开电视,十个台里会有八个都会有这样的人。呵呵,建议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不然喷了满地不好收拾,而且还有吸入气管的可能,还要麻烦我的同行们,那就不值得了……。嘿嘿,
越是虚伪的,越要装得真。有时候,一个真的“恶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面善的。十个左冷禅也玩不过一个岳不群。孔老夫子早就告诉我们,表面上的光鲜是靠不住的,越是高调唱着的人,越可能是男盗女娼之徒。
小时候虽然没读过《论语》,但是这种感觉一直都有。其实,既便没有謮过《论语》,《论语》的、孔子的、儒家的许多东西,早就融到了血液里了。既便是在那些骂孔子最凶的人,其思维里一样都会有孔子或儒家的成分在里面。这是洗不掉的,经过了千年以上的沉淀。包括儒家在内的传统,己经和我们的血液与灵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短短的五六十年、三四百年都是分不开的。
然而。自从看了孔子的这句名言以后。总有一个后遗症:每次看到“正人君子”们总是想……。
呵呵。这样也不好!
孔子说:[喜欢]花言巧语和[虚伪的。故做善良状的]伪善的面貌的[那类人],是很少“仁”的。
正人君子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