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人口普查数据看经济工作会议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大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与十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还有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增长81.03%。这主要是多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不言而喻,城市人口、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说明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在急剧减少。这从风起云涌的城镇化建设以及老人留守农村的普遍中也可以看出来。

    “民以食为天”!手里有粮才心里不慌,仓廪食才知礼节。而中国,是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却仅有18亿红线耕种土地的发展中国家。三农问题令人挠心,令人揪心,令人费心。

    刚刚闭幕的全国经济工作做会议开的不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提出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还提出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这次会议专门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储运和市场体系,规范流通秩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范围,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和电网改造。要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要落实好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会议说了,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实行十八字方针: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联系人口发展的实际和大政方针的确定,本博想说的观点是:在中国,民生是个天大的事,三农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建议在举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的氛围中,也本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的原则,进一步在资金向农业回流、劳动力向农业回归、科学技术向农业回哺方面,再出点政策,多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