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卖少”的诚信


    今年5月初,经济学家刘姝威通过微博发起针对河北省邢台县南就水村的“买核桃,修山路”的公益活动。30元一斤,秋天收核桃,先交预付款,帮助村民修路。网友积极响应,纷纷预购核桃帮南就水村修山路。随后,该村三万斤核桃很快预订出去。可到了10月8日,核桃收获季节,此事牵头村民李河军做出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退货,推掉两单大宗订货,只发出5000斤散户订货。
    这为什么呢?原来该村的核桃受天气影响,长势不好。“人家帮咱,咱不能对不住人家。”这是李河军推掉订单的重要原因。
  诚信这一信条不仅是对个人的约束,也是一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规则之一。多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很多不遵守规则甚至任意践踏规则的现象。这些现象的频发,不仅仅是当事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的现象极易蔓延,最终成为社会毒瘤。曾几何时,诚信这一古老信条,正是被这些人无情践踏,让整个社会都面临一种诚信危机。
    在这个不太规范的市场秩序影响下,很多商家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不顾及百姓的感受,不仅自毁声誉,而且也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吃两个硫磺熏毒馒头,夹根瘦肉精猪肉火腿,切个苏丹红咸鸭蛋,来两口膨化粉做的面包,中午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毒生姜,麻辣烫加止泻药,再买点牛肉膏牛肉炖点膨大西红柿,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   
  类似这样讽刺商家的段子还有很多,虽然有夸张,但是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了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乱象。部分商家唯利是图的贪婪行径成为网友们声讨的主要内容,最让人无法容忍的也是那种不顾市民感受的欺骗行为。
  而李河军的退货决定无疑坚守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发扬了诚实信用的优良传统。据悉,在受到刘姝威的关注后,很多网友在核桃还没成熟时就纷纷寄来订货款,支持该村修路,但是李河军等一分钱都没动用核桃款,而是组织村民自己筹钱修路。在核桃成熟后,李河军发现并没有预期的那样长势,他决定从几万斤核桃里挑出5000斤优质核桃。李河军组织村民连着三天从早到晚地挑核桃,掂分量、看形状、观颜色,一个个地筛,为各地网友寄去优质的核桃。
  李河军等不仅在最后做出退货决定,而且在一开始就坚持了基本的诚信原则。这样“宁可卖少”、坚守诚信的行为值得称赞。只有更多类似李河军者的出现,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以诚信为本,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才会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