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织的“北京户口”


 【新闻背景1】


  暗访户口交易:18万为本科生买一个北京西城区户口


  18万买一个北京户口,值不值?


  “太值了。”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户籍改革研究专家王太元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回答了这道“判断题”,语带激动和无奈。他说,有了北京户口,可以买经济适用房,这钱也就“赚”回来了。


  北京户口附带的利益被专家和民众看得很透,正因如此,选择留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首选到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工作。可户口指标毕竟有限,不少人只有找“户口贩子”想办法。在这些毕业生眼中,北京户口已不是一张纸,而是无数个机会>>>详细


  【新闻背景2】


  北京政协建议推积分落户制


  人才攒够积分可落户北京


  根据不同机构特点,完善现有人才评价体系;根据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技能人才的分类评价标准。综合考虑科技贡献、专业技能、在京时间等多方面因素,试行人才引进的积分制度,申请人员在达到既定的积分后,可获得进京户口指标>>>详细


  【评论】


  户籍制度,“短板”未在改革中加长


  “在市场改革中,由于发展经济的职能和财政体制的约束,城市政府利益并不完全等同于公共利益。”发表于《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1期的《户籍改革进程的障碍:基于城市落户门槛的分析》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该文作者对全国包括所有省会城市在内的46个城市的就业落户门槛指数进行了测算,指数越高,落户门槛越高,北京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


  作者认为,各地落户条件“质”的共性和“度”的差别表明,户籍制度涉及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现代社会的管理,既是地方政府进行公共资源分配的“计划性”工具,也是地方政府竞争发展资源供给的“理性”手段。推行准入条件的理由不仅仅来自公共资源配置的压力,也来自追逐财富的动力。这点出了以落户条件为圆心的城市户籍现有改革,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场,就是以公共资源配置考虑、发展资源争夺为核心的地方利益较量。


  文章进一步分析说,从暂住证向居住证、从居住证与常住户口接续、从计划控制向准入条件调控转变的户籍改革进程,更多的是户籍名目的改换和“姿态上”的进步,并未真正触及城市公共资源供给和分配的地方利益根源。依循这个角度或者可以理解,城市自由落户这块户籍木桶上的“短板”为什么未能在改革中得到加长。


  网友“呼呼”在“北京户口”网站上留言说,“今天辞职了,实在是等不及了。刚辞职公司就说有户口,特郁闷。回头想想户口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有户口没有钱在北京还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还是先挣钱,回家盖别墅去吧。谢谢北京户口一路相伴。再见了!”


  【探因】


  北京户口有多“实惠”?


  车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为治理交通拥堵采取了“摇号购车”的政策,其中规定大陆非京籍人员只有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及“持本市暂住证明且连续五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摇号。


  房


  今年2月17日,北京市公布了“国八条”楼市调控细则,根据规定,“在北京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北京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京籍居民限购两套住房,并可根据收入、住房等条件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障房。


  学


  北京是国内拥有教育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相对很多省份,国内高校对北京户籍的高考考生录取分数线偏低。


  养老


  如果非京籍在京人员在没有工作单位或已退休的情况下,部分省区要求回户籍所在地办理医疗保险、退休金等手续。北京户籍居民的医疗保险和退休金比外地略高,北京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居全国首位。


  2011年部分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比较(人均)


  北京 2268元/月


  广东 1738元/月


  天津 1700元/月


  江苏 1623元/月


  【对话】


  户口贩子:我们这“行”风险不大


  户口是如何被倒卖的?得到北京的户口,有哪些灰色的门道?为了解更深的“行业内幕”,本刊记者以“急于办理北京户口”的身份,与一位资深的“户口贩子”在网上展开对话。


  记者:现在的户口价格是多少?


  户口贩子:你上(百度)“北京户口吧”去看看,花上百万买个户口的人大有人在。北京户口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如今的行情,给小孩购买北京户口,30万是起步价,还要看有没有名额。因为北京户口是有名额限制的,一年3万~5万不等。这样一来,最好是你自己有关系,又舍得花钱,我才接你这单。要不然就是你有亲戚是北京户口,也可以想办法挂上去。


  记者:你们最近“生意”挺忙的吧?


  户口贩子:我们不乱搞,一个月就接五六个单(记者注:其QQ签名里写的却是“大量接单中”)。一个月弄几十个的那是害人害己。到时候(出了事),关系渠道都得断,一批领导还下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路不能断了,钱慢慢赚。(一个月)赚个两三万就知足了,稳稳当当的也不费什么劲。


  记者:风险大不大?


  户口贩子:我们这“行”风险其实也不大,就是怕断了渠道。如果被抓到,顶多算个小额行贿,也没直接证据。只要不遇上在逃的人 ,其他情况都没有问题。


  北京最大的销售假进京户口案


  2009年6月22日,北京市海淀法院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富长宁等4人有期徒刑3~5年。据法院调查,富长宁伙同北京市人事局车队司机付长利、首都医科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张锡长等人,利用过期的报户口介绍信和“派遣证”等,先后办理了92份假北京户口,获利100余万元。


  【经史谈】


  户口的“前世今生”


  核心提示:据报道,2011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其中非北京生源有13.1万人。选择留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首选到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工作。在这些毕业生眼中,北京户口已不是一张纸,而是无数个机会。在各个网站的论坛和BBS,户口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户口的历史。


  ●西周时期掌握自然变动


  西周时期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以后就要向司民登记造册,每年的出生和死亡人数都在司民的册子上予以统计,并每隔三年核查一次,主要目的是掌握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治安


  战乱繁多、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起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齐、越、楚、卫、秦等国实行“书社制度”,就是将家长或男丁的名字写在版图上,放在土地庙里,以便按照户数的多少及各户的情况,来平均赋役负担。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行“什伍连坐”的户籍管理办法,不仅要登记户口的姓名,连其身材高矮也要记录在册。


  ●秦汉时期核实赋役、收税


  秦统一六国后为控制百姓实行“什伍连坐”的办法,户籍中不仅要记载户口姓名,还要登记年龄、土地、财产等情况,以便收税。


  汉继承秦,并创造出“案户比民”的户籍制度,每到8月,全国百姓扶老携幼,前往县府,聚集廷中,接受主吏验阅,主要目的是为防止逃役。


  ●魏晋南北朝时期确保财政收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户籍制度实行黄籍、白籍制,黄籍记载服役年龄的人口,白籍则是为侨居江南的北方流民所设立的临时户口。东晋南朝时期,百姓为了躲避战祸频繁迁徙,朝廷害怕人口流动太过频繁影响财政收入,便实行了“土断”(流民入所在地户籍)来清查隐匿漏户,确保全民纳课服役。


  ●隋唐时期巩固统治


  隋唐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颁布到各州县,以三百家到五百家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写成定簿。这种户籍管理实行后,大量隐漏、逃亡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社会群体关系被逐渐明确和稳定下来。


  ●宋元时期分类赋役


  宋朝时期户口每三年编造一次五等丁户簿。宋太祖还下诏实行了“本贯应举之制”,要求考生在户籍所在地参加科举考试,套用现在的话说:禁止高考移民。


  元朝实行“诸色户计”,也就是按职业划分户籍类型,分为一般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等十几种,因为不同职业要承担不同的赋役,所以,百姓一旦定籍就不能轻易换工作了,只能世袭其业。


  ●明清时期防止叛乱


  明清时期禁止自行迁徙,为了把人口束缚在原籍,明清的户籍和元朝一样,仍按职业划分,但更加细致、严格,要登记籍贯、丁口、年龄等,还编号、盖章防止出现“假户口”。并由五年一审,改为三年一审,直至“岁记”(年审)。


  ●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阶段:1949—1958年 自由迁徙期 第二阶段:1958—1978年 严格控制期


  第三阶段:1978年后 半开放期


  【七嘴八舌】


  @燕山之石:权力生财何日休!记者暗访北京户口交易:18万为本科生买一个户口。值不值?存在这样的市场,就说明存在这样的需求!如果不值谁愿意当冤大头?!


  @立新无悔:“北京户口”是个神马玩意?引无数“规则”频失效,引无数才俊“竞折腰”?!


  @HPCHENG110:职务可以消费,户口能够交易,难道市场经济只认商品不认人品,只谈商品的价值不谈人生的奉献?!


  @大失落者:看似一个简单的户口买卖,透视出来政策背后的黑洞有多大,买卖的是户口,损坏的是政府的形象。


  @猫地湾:中国人买个北京户籍得十八万?政策到底是人们遵循的行动原则还是有关部门的摇钱树?!


  @联大老满:只要没有有效的监督官府的机制,没有独立媒体跟司法以及真正的议会,这种“积分”可以随意累计到官员的亲朋好友身上百姓只能干瞪眼。北京户口的炒作本身就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手段怎么可能正确。比如说高考,好多官员的孩子就能通过“科技创新”保送。同理


  @紫堇樱:户口问题,又是户口问题。有房不行,还得有北京户口才能在这上学。唉,不知有多少孩子遇到了上学难的问题。


  【链接】


  获得北京户口八大正常渠道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部分)、进入大型央企的重要岗位、随军等,由国家人事部解决户口问题。


  应聘有进京指标的国企、高科技单位、高校等单位的部分岗位,由工作单位向北京市人社局申请解决户口问题。


  考取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社工岗位,并完成工作年限要求。


  出国留学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归国两年内找到接收单位,由留学生服务中心办理集体户口。


  在京工作的博士后可不受指标限制落户北京(随迁家属需办理手续),由国家人事部办理集体户口。


  夫妻投靠办理:投靠人具有北京户口,年满45周岁,且双方结婚满10年;投靠人超过45周岁不超过55周岁的,双方结婚应满5年;超过55周岁的,双方结婚应满2年。


  子女投靠父母在京入户,投靠人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符合北京市计划生育政策,父或母户口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符合“千人计划”、“留学生归国创业计划”、招商引资计划等北京市所规定的“特殊人才”的落户要求。

      (来源:财识网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