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的背后有制度性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其经营的某些阶段发生亏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一般说来,这种亏损不能持续的时间太长,任你是世界第一富豪也经不起一百年的持续亏损,此外,就是亏损不能太大。总不能一亏损起来就是惊天动地的。

  然而,偏偏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就真的存在这样的公司,而且不止一家,这些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盈利的时候虽然也有,但是总是像漏水的水龙头一样,滴啊滴的,三天二头的都滴满一大盆子水,可是,亏损起来却是毫不含糊的亏得你都不敢认。看看这报道中所提到的几家公司吧,如此这般的亏损说老实话,也并不是一般的人都能够做到的,也是需要一定的,甚至是很高超的水平才能够做到的。而我们如果去考察一下这些公司没有上市之前的历史的话,却会发现,当初它们可都是同行业,或者是当地的佼佼者,都是好孩子啊、然而,这上市没有几年,一个个竟然都变得如此不堪入目了,甚至刚一上市就变脸者也是大有人在。如果只是个别的公司如此,我们可以说是公司的原因,而如果有大量的这样的现象存在的话,那我们就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制度存在问题了。要考虑是不是因为“橘生准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