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土”精神让我遇到困难依然坚持


  多数时候,我只跟自己作纵向的比较,自己的今天和昨天相比是否有所进步,而明天是否会超越今天,永远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用挑土的劲头学习英语

  15岁上大学,19岁登上大学讲台,24岁获得硕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副教授……胡敏的成长经历颇具天才色彩。

  “如今回头看这段成长经历的时候,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挑战、不断追求的过程。因为不知足所以不断挑战,因为渴求知识所以不断追求,用当下流行的乔布斯的一句话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胡敏小时候在农村成长,学习以外要帮家里做些农活。当他刚满12岁上初二那年,为帮父母分担一点生活压力,赚点学费,暑期找了一份给砖瓦厂“挑土”的活。胡敏记得挑土的河床离砖瓦厂大约有3里地,每天大概只能挑十几担土,最重的时候,百余斤一担,就是拽着往前跑,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根本就站不直,一个寒假下来,胡敏肩膀上的衬衫都跟肉连在了一块,结成厚厚的血痂。

  "挑土"让我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因为辛苦,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而我坚持到了最后,"挑土"精神让我后来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坚持就能成功"的信念。”

  高中时,胡敏的英语成绩并不好,一次期中考试后,英语老师奖励了一批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品是当时县城里才能买到的英语广播教材,他非常羡慕。为得到这个奖励,胡敏拿出挑土的劲头学习英语。别人看一遍书,他要看四五遍。“期末考试后,英语老师叫我去帮他批改试卷,我满脸疑惑地问:我行吗?老师说:怎么不行,你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胡敏认为中学是一个人品行和性格的萌芽时期,这时候培养起来的性格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成功源于不甘于现状

  上大学,当教授,成为新东方总裁,再到后来辞职创办新航道,胡敏可谓功成名就。但在他看来,Success is never final!(成功永无止境!)“成功没有既定的标准,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会经历"追求成功到实现成功"的循环反复的过程。就我自己而言,不论是"挑土"精神还是考研,其实都是因为不甘于现状,追求上进,这种习惯一直影响着我后来的人生。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地突围,不断地挑战。”

  “纵观古今中外取得大成就的人,都是少年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立下志向,就能够勉励自己从少壮开始努力。”胡敏解释说,他之所以沉浸于教育,跟少年时老师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我希望我也能像老师那样影响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成功,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从一名大学助教开始到创立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这些都得益于少年时确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