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管理咨询公司和讲师的关系之(一))


    原创:杨林  
  在培训行业待久了,接触的各种情况也比较多。今天我想谈谈我眼中的培训公司与讲师的话题。
  管理咨询/培训行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久。2002年我刚踏入管理咨询行业时,是在广东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工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行业。当时互联网的运用远没现在这么普及和发达,讲师也没现在这么多,讲师的手机号码都俨然成了一家咨询公司的竞争武器。当年我们作为咨询公司的人,常常苦于有客户需求,却没有合适的讲师,或者能找得到的讲师,费用又太过高昂,在那么多年前就已动辄上万。
 
  当时内训是不好做的,老师讲一天课程,费用要上万甚至几万,企业觉得简直无法理解。所以那时我们公司的项目都是以公开课为主,回想当时公开课招生比如今容易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在慢慢发育,讲师逐渐多了起来,客户也慢慢能接受内训的价格了。但做内训,对培训顾问的要求是不低的,而这样的人培养起来咨询公司的成本很高。很有可能刚培养的差不多了,这个人才又会被其他公司挖走,甚至到客户那边去上班了,亦或者干脆自立门户,也开个小咨询公司,靠倒卖老师的联系方式,靠撞大运来接内训的单。当时我认识的培训顾问,也有运气好,赚了些钱的,不过现如今他们多半已不在这个行业了。
  回想以前在咨询公司几年的经历,我觉得对于一家真正想做事,想在这个行业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做品牌的专业咨询公司,是相当不容易的。对咨询公司管理者的要求很高,要有一定的专业度,还要亏的起钱。我当时加入那家咨询公司时,是企业的初创阶段,我亲身经历了企业发展的艰辛。当年的老板早就已经转做互联网模式了,没有再继续做公开课和内训,有可能是觉得累吧。
 
  几年后,在我亲姐姐的盛情和促成下,我开始担任常亮老师的兼职助手,姐姐是常老师的太太。我在与常老师谈到我对咨询公司的理解时,常老师也很认同我的看法。专业的咨询公司是讲师最大的客户,彼此只有合作才能发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的职责就是不断优化我们的课程,让我们擅长的课程好了再更好,通过十年如一日的打磨,努力将我们的课程做到无可替代。我们的客户是全国专业的咨询公司,咨询公司负责与终端企业接洽、递交方案。人的精力毕竟很有限,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只有合作,才可能讲师做好讲师的事,咨询公司做好咨询公司的事,共同服务好企业客户。
  我们喜欢与真正想在培训行业深耕的专业咨询公司合作,彼此有相对近似的客户观,容易谈的来,都是想把企业客户服务好,而不只是做一锤子买卖。我担任常亮老师助手这么多年来,不算那些需求完全对接不上的课程,仅算由同行之间转介绍,或由曾听过常老师课程的学员主动向咨询公司引荐而来,但经过我们与需求方细致沟通下来,还是认为不适合,而主动谢绝的培训邀约每年均不低于十几二十来天,不是不愿意上,不是不给面子,而是觉得不适合。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要确保我们承诺接了的课程在课堂上呈现很高的品质,否则不会接。
 
  还有些咨询公司的人,事先并没了解常老师主讲哪些课程,向我报来一个与我们所擅长讲授的课程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的企业需求。常亮老师的课程定位是管理者的领导与管理技能,比如咨询公司培训顾问问我,常老师能不能讲销售。当我谢绝说我们不讲销售课程时,对方说,我们很想请常老师去上,你们准备一个星期就可以讲了。列几条原则,准备几个案例,做几个游戏,这个企业的要求不高。听到这样的反馈,我会继续的婉言谢绝。客户的要求不高,但我们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常老师对自己课程品质的要求往往比企业要高很多,不是我们擅长的课程,我们绝对不接。
  再有时,会有咨询公司的销售人员发来一个不知道是哪来的课程提纲,也许是客户发给他们的。问我,常老师能不能按照这个提纲来讲?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礼貌的谢绝。对咨询公司说,我们没法按照别的老师的提纲来讲授,我们认为这样是对咨询公司、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因为我们无法讲好。
 
 一个课程的开发、完善差不多需要近两年的时间,优秀的课程甚至承载一个管理培训专家几十年的企业运营体验和深厚的知识积累,绝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就能完成的。只有足够的沉淀,课程才会有高尚的品质。每个老师有自己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设计的逻辑,以及讲授的侧重点,案例的编排考量等,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个注重个人品牌的老师,是断然不会仓促上阵的。
  也是在担任常亮老师的助手后,我才发现做自由讲师也是一件辛苦活。差旅的劳顿,企业的高期望,与咨询公司的协作配合等等,诸多方面,很多细节,都有各自难念的经。
  行业在往前发展,客户在逐渐成熟,咨询公司也在快速成长,未来对老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老师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极具专业度的老师将会脱颖而出。我认为这是好事情,竞争可以逼迫我们从业的每一个人都奋发努力,可以经由时间的检验,让真正有实力的老师获得更高的关注。
  培训的成本很高,不是培训费用的高,而是各种隐性成本加起来,代价高。培训的风险很大,在这个行业待了一定年月的人,肯定都有体会。企业客户的逐步成熟会促进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期待并欢迎客户越来越成熟。
 
  唯有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专注自己所擅长,才是正道。

杨林:自由职业,原创作者。兼任著名经理人培训专家常亮老师助手。
欢迎访问杨林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kok68
访问常亮老师个人网站:http://www.ceo-m.com
杨林的原创文章仅代表杨林个人观点。
咨询公司课程预约请联系QQ:971295320;136812424,或电邮
网友交流欢迎电子邮件联系,QQ谢绝,敬请理解。
杨林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