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组成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团一行20余名记者莅临陕北延安甘泉县采访。
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走进甘泉美水酒厂参观。
来到延安的宾馆酒店,“酒水单”上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酒:“隋唐御液”与“十三春秋”。它来自盛产美酒的延安市甘泉县,更确切地说,来自延安美水酒业有限公司。
甘泉县位于延安市西南部,林草覆盖率达78.4%,水资源丰富,有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美水泉位于甘泉县城南五公里处太皇山南麓,相传隋帝杨广北巡,距甘泉百里外即闻酒香、顺味而至甘泉、饮后果真风味独特。遂令宫廷贡酒、赐酿酒的泉为“美水泉”。
自古以来,好水酿美酒。被誉为“美水之乡”的甘泉县美水酒厂,1978年建厂,用记载隋、唐两朝宫延用水的“美水泉”之水酿酒,开发出隋唐玉液系列产品——隋唐玉液、隋唐贡酒、隋唐宴宾酒等,色泽清亮透明、绵甜甘冽,成为陕西仅有的几个名酒之一,被誉为“陕北茅台”产品畅销西北市场。此外,酒厂还拥有会师宴等多个高、中、低档系列产品及新开发的美水矿泉水。
据了解,甘泉县美水酒厂系列产品采用美水泉之水和陕北上等红高粱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和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精酿而成,这也正是甘泉美水酒独具特色的重要原因。
美水酒厂作为在过去的手工作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酿酒企业,在酿酒过程中继承了很多传统工艺。走进甘泉县美水酒厂发酵车间,记者看到,发酵池上覆盖着一层薄膜,薄膜高高隆起,隐约可以看到薄膜下的谷物。酒厂负责人介绍说,发酵流程采用了很多传统工艺,如发酵池比目前大多数酒厂采用的现代发酵池更深,因此能保证更好的发酵温度,让谷物充分发酵,酿出更纯正的美酒。而在储藏酒窖里,潮湿的地面,密封的酒缸,也让我不由得想起来小时候在乡下看奶奶储酒的情景。传统工艺的采用,让甘泉美水酒多了一份醇香和纯正。
然而,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单凭传统工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甘泉县美水酒厂为科研开发、质量控制、生产经营配备先进的计量仪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过滤车间,我看到了很多精密仪器。王经理介绍说,在过滤环节采用现代工艺,可以更好地去除酒中的杂质。据了解,1999年、2000年两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筹460万元,甘泉美水酒厂对白酒生产车间、灌装车间、质量控制中心、储粮库房、酒库等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拥有3000吨产能的发酵车间,5000吨的瓶装车间,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发展中的甘泉美水酒厂,也意识到了自身“管理基础薄弱”,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必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走“严、细、实”的发展道路,实现管理高效能。于是,美水酒厂培养精干的计量队伍,创造了“网络状”的管理模式,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取得了多项科研技改成果。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1998年,美水酒厂及时制订了符合现代化企业的一系列营销策略,改变了那种传统的经营方式,采用代销、买断单一产品营销的策略,使企业效益年年上新台阶。
多年来,甘泉美水酒厂走出了一条先发展市场后扩大工厂,由小到大逐步壮大的路子,固定资产600多万元,年销售白酒500吨,产值1800万元。除占领陕北各市县、西安市场外,美水酒还远销临近的内蒙、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区
甘泉“美水牌”、“隋唐”“十三春秋”等系列白酒还被定为中国著名商标品牌。
卢剑利为酒厂题写了书法作品:美水好酒,香飘万里.文汇报记者胡秦玉 摄
传媒新锐卢剑利为酒厂题写了书法作品:美水好酒,香飘万里.
传媒新锐卢剑利为酒厂题写了书法作品: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 文汇报记者胡秦玉摄
记者感言:目前在延安,还有很多像延安美水酒有限公司这样,依托当地优质水资源,在手工作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酒厂,它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激烈的酒业竞争中独树一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依靠“天时地利”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唯有不断创新,积极进取,才能在现代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