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复杂性共处


  如果说以往复杂性主要存在于城市等大型系统中,那么今天,我们接触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变得复杂了。复杂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过去几十年的信息技术革命。过去孤立的系统如今都相互连接、相互依存,自然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相比繁杂的组织,复杂的组织管理起来要难得多。由于复杂系统的互动方式往往难以预料,因此更难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由于复杂性程度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能力,因此有些事情更难理解。由于根据复杂系统的过去行为可能无法预测其未来行为,因此更难做出抉择。更糟的是,我们的分析工具没有与时俱进。

  作者发现,复杂系统的管理者通常面临两个问题:结果出人意料,以及难以看清局势。

  在复杂环境中,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决策也可能产生惊人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在三种情形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种情形是,没有任何人希望不同事件相互作用,可结果却发生了。第二种情形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不是孤立出现,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第三种情形是,制定政策和规程的原因早已过时,但这些政策和规程仍在实行。

  个体决策者要想看清整个复杂系统,即便不是不可能,也会非常困难。首先,我们很难从任何一个位置观察和认识一系列截然不同的关系。其次,由于认知上的局限性,我们无法充分理解他人和我们自身行为产生的影响。此外,我们现在知道,专注于一件事情后,我们就注意不到其他事情了。最后,稀有事件尤其会造成问题,因为这类事件不经常发生,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它们会对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

  上述这些问题表明,复杂系统至少会在3个管理活动领域带来挑战:预测未来、降低风险,以及做出权衡。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面对复杂系统,管理者可以采取多个步骤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他们应该放弃某些预测工具,模拟系统的行为,并利用三类预测信息。

  对复杂系统的管理者来说,将风险降至最低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方法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管理者必须学会减少或消除准确预测的需要,采用解耦和冗余设计,利用讲故事和反事实设问,并进行三角验证。要了解复杂系统,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将“软性”但灵活的讲故事方法与“硬性”但严谨的量化分析结合起来。

  相比繁杂环境,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正确权衡要难得多。两种策略会有所帮助。一种是采用实物期权法。实物期权法不是要你避免犯错,而是以较低的成本尽早犯错,这样,你就能吸取经验,增强自己的复原力。另一种是确保思想的多样性。复杂系统是一个有机体,你要确保组织中不同思想的人足够多,这样才能很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变化。在你的公司,谁会经常和你可能接触不到的人进行交流?谁会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谁又会去关注其他管理者可能忽视的那些潜在风险和趋势?

  在如何驾驭繁杂系统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在如何驾驭复杂系统方面,我们的进步并不大,因为传统的建模方法和管理实践都起不到什么作用。领导者需要采用更好的工具来预测复杂系统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做出正确的权衡,将早期失败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召集不同的思想者,创造性地应对各种变化。这样一来,在复杂的组织内,我们就更有信心做出各种决策,并提高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