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GDP


 

 

标准化GDP

 

廖仁平

 

关键词GDP  质量等级  标准化

 

  :引入质量系数k对传统GDP进行标准化,为不同商品间的真实价值量比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初步讨论了不同商品的k值计算方法,并与名义GDP、实际GDP和绿色GDP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

 

 

前言

现用GDP概念是各国国民一定时期用货币标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值,它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一般认为市场均衡时,每一单位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或效用量基本相等,但大量事实证明,因为信息不对称及自然垄断等,使得不同商品提供者产出的单位GDP中所含效用或价值量是有差别的,若不将这些差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则不便于更科学地进行各商品间相对的价值量定量比较。

 

1 GDP标准化质量系数概念

为了表征GDP质量高低,此引入一个质量系数k1>k>0。当k=1时,我们就认为这样的GDP没有任何水分,其质量达到最高水平,而1>k>0时则代表GDP中有一定程度的水分。当k<0时则表明这样的GDP没有任何正价值,如三鹿毒奶粉所代表的GDP价值等。kGDP就是经过质量系数标准化校正后的标准GDP值。(此标准GDP与常用的实际GDP意义不同,后文将专门分析之。)

 

 

2 商品质量水分客观存在的分析

传统标准市场经济模型中,假定商品供需方都对商品有充分了解(信息对称),不存在欺诈空间,且市场竞争充分,所以,每种商品在市场上交易,它的市场均衡价格一定就是其社会边际效用的货币价格值,且与它的抽象价值凝结量间成定比例关系。此时的每一单位GDP价值量或效用量可以基本看成是相同的而与它被凝结在什么商品中无关。此时的GDP不存在任何水分或虚假,每一单位的GDP都是实实在在的,是真正的一分钱一分货的理想状态,它的质量是最完美的,设其质量系数为1,用k表示即有:k=1kGDP=GDP

 

但真实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商品的竞争并不充分,有些商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或自然垄断性,这些因素将影响不同商品GDP的质量,使之不再是最理想的完美状态而有虚假的水分存在。

在一些过分以名义GDP数量来进行政绩考核的地方,若相关计量GDP的标准太简单,则GDP的水分可以非常大。

 

此举几个例子进行简要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GDP统计可以非常滑稽。

 

1)一般假冒伪劣商品的GDP水分问题

所谓一般假冒伪劣商品指其质量与正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还算得上是可以消费的商品(如名牌商品的仿制品等),因为消费者们不知道,会高估其实际效用量或价值量,因而会用较多的货币量去购买之,这些货币量数值当然是要算成GDP产值的。假定一件无欺诈时均衡价格为1元的商品,因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而形成了欺骗性均衡价格2元,则GDP将被以欺骗性均衡价格2元来计量。对此,我们说此商品不实在,它的水分达到一半,表达其质量等级的质量系数k=0.5

 

2)有害商品的GDP水分问题

2008年被揭露出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中国。添加大量三聚氰氨的毒奶粉,根本没有任何好的效用与价值,但消费者们因不知道其中的危害,用货币购买消费这些毒奶粉,其市场货币价格值仍是要算成GDP的。这样的GDP用水分来形容已经远远不够了,它的质量系数k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是否等于零的问题了,而是应当为负值了,因为它危害小儿健康,天理不容,即使倒过来给消费者贴钱也不会有人吃这种奶粉。所以k<0。地沟油之类有毒商品亦然。

 

3)不必要重复建设商品的GDP水分问题

假定,不计日常维护费用,对同样质量同样规格的一橦办公楼而言,正常情况下它可以使用五十年(建筑的一般质量标准),但因为规划不当,五十年内这同样的一橦办公楼因搬迁而不得不重建了五次且第五十年度时它仍被撤除,对此,其GDP被计算了五次,但它的实际被用效用量与价值量与正常情况下(正常用够五十年,期间没有重建或搬迁)只计算一次的GDP没有区别,所以k=0.2

此模拟例子可以简明地说明:各地方政府,特别是新上任领导,为了突出任期内GDP成绩,在没有必须项目上马时,提前报废国有资产故意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见现有唯数量型GDP政绩观多少有些鼓励败家子的意思。

 

至此,已经可以初步看出,当正常质量商品被正常使用到期,它才算完全实现了其效用,没有浪费,它的质量系数k=1kGDP=GDP。这样的GDP就没有任何水分。

 

 

3商品的正常质量及其正常使用期定义

商品正常质量定义:符合规定标准的商品。可以是高档品也可以是一般质量标准的普通商品。

商品正常使用期定义:商品使用期达到设计制造的期望寿命期或达到同类商品全社会平均使用期。

比如一般建筑物,设计制造的期望使用期为五十年,但因各种原因,同类建筑物(如道路、桥梁、楼堂馆所等)社会平均使用期为三十年。则可以将其正常使用期定为三十年。无特殊原因没有用够三十年者,它实际上就降低了该建筑物的效用量或价值量,相当于为其所代表的GDP值掺入了水分。

 

 

4 质量系数k的计算及其GDP质量分级

质量系数k的计算是GDP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不同商品的质量系数k的计算具体方法稍有不同,但一般通用价值比公式可以如下所示:

 

k=Vu/Va         …(1

Vu(used value)实际被用过的商品价值量

Va(apparent value)商品的表观价值量

 

(货币哲学表明:货币的量即为货币的质,所以,此处的价值量还得用货币价格量表示才能被人们直观地理解。在货真价实的市场环境中,货币价格量与其价值量间成定比例关系,但实际市场中因信息不对称及自然垄断现象的存在,不同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其市场货币价格量间并不成定比例关系。)

商品的表观价值量Va就是其货币的市场标定价格值(包括商品中的价值水分量),而实际被利用的商品价值量Vu指的是某商品被实实在在利用过了的价值量,找出这个价值量的货币价格值后k=Vu/Va就可以方便地被计算出来。

一般而言,对任何一种商品,专家组统计抽样一定数量的商品进行客观分析后,用模糊数学技术处理相关结果,都可以对其是否“货真价实”及“物尽其用”的程度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数量值,进而就可以比较科学地计算出其质量系数k。(特例如:完全货真价实但只使用了预期寿命一半,或完全物尽其用但其交易价格高出实际市场均衡价格一倍时,k=0.5。)

“货真价实”的价格指的是在信息比较对称、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没有特殊原因高出这个均衡价格的部分就可以归为因信息不对称和某种垄断因素所致的商品价格水分。比如某标准商品,在全国大市场上它的均衡价格为1000/每件,但在某省的某次交易中它以1500/每件大量成交了,这每件商品多出来的500元价格又无法用市场原因得到合理解释,则可认为它是人为掺进的价值水分。

“物尽其用”指的是某商品的使用期达到了该商品的社会平均使用寿命。若没有达到其社会平均寿命使用期,则可认为它没有物尽其用。如某类办公楼的社会平均使用期为三十年,实际生活中,有一橦此类办公楼在没有合理原因前提下只使用了十年就拆除了,则可认为它没有物尽其用,是人为在浪费其价值,它相当于在人为地对该办公楼价值量掺水,使其价值量被稀释了三倍。

 

综合商品的“货真价实”及“物尽其用”程度后,对于有使用寿命期要求的商品,其质量系数公式可以表达如下:

 

k=Vu/Va=Pb/Pt×(Tu/Te)   (2)

其中:Pb(balanced price)商品的均衡市场价格,Pt(trade price)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Tu(used time)商品的实际使用时间,Te(life expectancy time)商品的社会平均寿命时间。

 

    对于普通消耗性商品如办公用品中的纸、笔、墨水等用下式比较合适(假定批量购入,分批发放使用)。

k=Vu/Va=Pb/Pt×(Qu/Qs)   (3)

其中:Pb(balanced price)商品的均衡市场价格,Pt(trade price)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Qu (used quantity)实际被用商品量,Qssumation quantity)批量购入的商品总和量。QsQu就是被浪费的量,这种浪费可以因管理不当(如过期无用)等原因所致。

 

在计算不同商品的k值时,具体的表达式可能有些差异,如上述(2)式中用(Pb/Pt×(Tu/Te),(3)式中则用(Pb/Pt×(Qu/Qs)。但无论用什么形式表达,它们都遵守k=Vu/Va。广泛地探讨其它商品k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必将丰富完善GDP的标准化内涵。

 

有了质量系数k后,GDP质量分级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比如可根据k值大小将GDP的质量分成十个等级,即12345678910级,它们分别对应的k值为:00.1,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0

 

5标准GDP与传统实际GDP的区别

传统实际GDP是指将现时名义GDP折算成基年GDP后的值,它也是一种标准化技术处理结果。

而本文提出的标准GDP概念指的是现时名义GDP经过质量系数校正后的值,这个值仍然是现时的名义GDP,它的意义在于可更科学地用于现时各种商品所代表的名义GDP间的比较。

比如商品A与商品B,在没有进行标准化处理前,它们分别形成了现时的名义GDP(A)GDP(B),假定GDP(A)=100亿元人民币,GDP(B)=110亿元人民币。用现在的GDP指标来比较,商品B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于商品A

再假定:商品A的质量系数为k=1,商品B的质量系数 k=0.88,则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商品A与商品B的标准化现时名义GDP值分别为100亿和88亿元人民币,商品A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于商品B

应当指出的是:存在使用寿命期的商品GDP标准化,须等到其实际使用时间确定后才能进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事后标准化校正的技术了,它可以对最近几年国家统计的名义GDP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校正,但不能对当年度刚产出的商品GDP值进行标准化。此外,实际使用中的各种消耗品的名义GDP标准化也是一种事后校正技术,它得等到实际浪费量确定后,才能准确标准化。这是标准化GDP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之一。

 

6 标准GDP与绿色GDP的异同

绿色GDP概念: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出。可分为总值与净值。总值即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净值即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组提出的绿色GDP为: GDP扣减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自然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 1 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2 自然资源的退化与配比的不均衡;(3 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4 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5 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6 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 1 由于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2 由于失业所造成的损失;(3 由于犯罪所造成的损失;(4 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状况导致的损失;(5 由于人口数量失控所导致的损失;(6 由于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GDP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对自然的负面效应越低,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有力的推动。同时,绿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绿色GDP.baike.baidu.com/view/199625.htm 2011-4-23

    绿色GDP概念目前因测算困难,暂时还是一个比较前瞻性的概念。它是质量最高的GDP

 

标准GDP是传统名义GDP经过质量系数进行标准化后的名义GDP。与绿色GDP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商品本身的价值量是否名符其实并得到全部实现而不考虑资源及环境代价等。与绿色GDP相同之处则在于:它也可以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数字型GDP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结束语

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但现在的人类经济学智慧对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价值量等的计算,还没有找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因而绿色GDP的应用还是比较遥远的事。而本文提出的标准GDP概念,强调现实性较强的“货真价实”和“物尽其用”,其质量系数的计算方法也简单明确,继续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也许,标准GDP可以成为连接传统GDP与未来绿色GDP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