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世博 梦圆浦江


           

题记:万众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七千三百多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参观创下了历史之最。在这些看世博会的人中,有的人想开阔一下视野,有的人想增长点见识,有的人想学习点知识,而王国庆则有着两个清晰的目标:一是为期一个多月的“下马观花”,将所有的展馆一览无余,二是发挥自己“现场写生”的特长,写一百篇馆评,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悟与更多人分享。
昔日的梦想
    王国庆一直有一个梦想:去一百个国家,写一百本游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非……他在五大洲都留下了足迹,每去一个国家,他都是带着想法去体验,去感受,而每一次的游历体验都能给他以新的顿悟和思考。
    光阴如梭,一百个国家的游历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一个惜时如金的大型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时间对于王国庆来说是格外的宝贵。而今年适逢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这让王国庆走遍世界的梦想之路一下子缩短了许多。“有这么个机会不出国门就走遍世界,为什么不好好抓住呢?”为此,王国庆放下企业的日常管理事务,带领一支装备齐全的世博小团队,浩浩荡荡的就开进了世博园,而这一进园,就是整整四十个日夜。
“苦旅”的开始
    世博园总面积有5.28平方公里——为历届之最,什么概念呢?就是不进展馆,光在园区马不停蹄的转一圈,一天不一定能走完。也许体力好的不在乎,但别忘记一个重要的事情:你来世博园不是徒步锻炼身体的,更不是来练长跑的,而是看各个展馆的,那进展馆又是个什么概念呢?在最热门的沙特馆门前,排队八个小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一般受关注的那些展馆,没有几个小时也是进不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国庆每天在世博园早出晚归。对于一位年过半百的董事长,每天参观排队也很不容易,虽然从远大馆的朋友那里弄了几张VIP卡,但在人潮汹涌的世博园里,大多数场馆还是要排队的。
视觉的享受
    在百花齐放的世博园内,无论是气势恢宏的中国馆,还是有着“沙漠中的月亮船”之称的沙特馆,或是有“种子圣殿”美誉的英国馆,都给王国庆以视觉上的享受。他两次出入中国馆,为气势恢弘的华冠所震撼,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所骄傲。其独一无二的斗拱设计,高大挺拔的建筑,使中国馆毋庸置疑地在世博园中鹤立鸡群。
    “沙特馆犹如一艘空中之船,不仅造型奇特,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的枣椰树,也形成了一个极具沙漠风情的空中花园。进入馆内,那全方位、超大银幕、立体影像的震撼播放,不仅使参观者置身于浩瀚的宇宙当中,也使沙特阿拉伯的美丽景色与天地融为一体,使人们在不经意间接收了一次‘天人合一,多元合一’宇宙观的洗礼。”王国庆描写到。
    在英国馆,其巨型蒲公英式的艺术造型让王国庆觉得应该给英国馆评一个最具创意奖。“6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上,装饰着6万根能发出不同颜色的亚克力光纤触须,像是随风摇曳的蒲公英,着实招人喜欢。”

            


心灵的震撼
    四十天的世博游历中,王国庆的心灵一次次的被震撼着。“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地球、城市和环境所面临的危机,但只有走进城市地球馆,你才能直观地感受到危机的迫在眉睫:环境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到来。展馆中那巨大的沙漏更是形象地凸显了我们正面临资源匮乏的现状,看着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我在头皮发麻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低碳经济的确不再是流行的口号,而是拯救地球的不二选择。”
    在斐济馆,王国庆不止一次地看到斐济馆的馆长在给游客讲解他们展馆时眼含热泪,因为按照现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推测,可能几十年以后,世界上第一个消失的国家就是斐济。“在很多国家兴高采烈地畅想未来美好城市的时候,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太平洋联合馆馆长甘妮劳那潸然而下的眼泪,这痛楚的泪水中,不仅有着对全球变暖、海水上升的深深忧虑,更有着不少发达国家对他们漠视的悲伤。”王国庆伤感的说。
莫名的感动
    在争芳斗艳的国家馆中,伊拉克馆看上去有些朴素甚至是简陋,也不是本届世博的热门展馆,显得很平静。但王国庆却说,伊拉克馆是本届世博会上最为难得、同时也是最非同一般的展馆。因为平静的伊拉克馆有着不平静的故事。
    原来伊拉克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最初本届世博会考虑到伊拉克当前特殊的国内局势,并没有安排他们参展,但是伊拉克国内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并没有阻挡伊拉克人民让世界了解他们的步伐,他们强烈要求参展,这些枣椰就是他们在战乱的祖国冒着随时可能丢掉生命的危险带到这里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世界不要抛弃他们,希望伊拉克馆冲破重重困境出现在世博会上,能够成为世界重拾对伊拉克信心的起点。在此声此景里,经历了商海沉浮数十载的王国庆少有的表现出了“脆弱”的一面,听完介绍的他,泪水已然涌出……
有益的借鉴
    作为一名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世博会上很多欧洲的展馆所体现出的低碳环保理念和对美好城市理念的践行让王国庆特别有感触,而对比中国在环保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差距,王国庆不由得感叹:“在美好城市的实践上,欧盟国家走在了前列。这里面固然有经济发展程度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理念的区别。我们一些地方往往只能喊出苍白空洞的口号,动辄就是美好山川,先贤、文物与历史……须知,美好河山是自然所赐,精美文物是先人所留。关键是面对现在,我们能够拿出怎样切实可行的城市理念来,这是当前比较欠缺的。 
    在德国、瑞典这些欧洲国家馆,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卓越的理念。变拆除为改装,房子倒下去的地方要成为新的风景线,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见惯城市大拆大建的人来说,是全新的理念冲击。再者,就是立法。比如,没有经过能源再生利用的,一律不得开工,没有采用环保设备的,不允许项目上马。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理念先行,这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先导,但任何充满智慧的城市解决方案,也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之后,才能落到实处。世博会传递给我们的精彩创意和智慧方案层出不穷,与其亦步亦趋地照搬,还不如琢磨人家背后的理念。”
    环保低碳,如何从自己开始,切实地做起、做好?这是王国庆在参观完这些展馆后,所思考的另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型房地产公司的掌舵者,王国庆有自己的想法:“如何做一个低碳住宅的样板房?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现在房子的标准都是几十年前定下来的,很多已经跟不上最新的发展趋势了。我们企业现在就有个研究所,专门研究低碳模式下的商业地产开发应该是怎样运作的,而我发现一些世博场馆,本身就有很好的借鉴性。”王国庆认为,他所说的低碳住宅,完全是就建筑本身而言,比如减轻住宅自重、调整结构等,做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而这些建筑规范一旦形成,将是造福未来的事,这也是他的企业一直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世博第一人”是怎样练成的 
    六七月份正值上海最闷热的黄梅天气,这样的天气让一直生活在北方干燥气候下的王国庆很不适应,虽然每天都要忍受进园的冲刺、排队的劳苦和闷热的天气,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世博的热情。
    一天早上,王国庆像往常一样很早就到了世博会入口处排队,那天早上他排到了第一位,管理人员知道了他强烈的世博情结和疯狂的世博计划后为其感动,特意允许他在开馆前一分钟,也就是八点五十九分入园,王国庆幸运地成为了世博期间入园最早的那个人。
    在世博园的四十天,白天劳其筋骨、苦不堪言,夜晚在别人都已困乏难当、倒头就睡的时候,王国庆还得挑灯夜战、记录下当天的世博见闻与感受,并查询与梳理相关的资料。经常是晚上已经夜深人静,人也早就困乏不堪了,但还是一个人静静的坚持着奋笔疾书。
    当别人问起他干嘛要把自己弄得这么苦这么累的,他总是淡淡地说:“对我而言,其实是苦并快乐着,就像是熬过寒冬的人更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一样,白天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十多个小时行走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之间,周身的苦痛不言而喻,晚上还得挑灯夜战,将当天的感悟、心得与反思记录下来,可谓是苦其心智了。但奇怪的是,这种苦痛和快乐使我忽而疲惫,忽而感动,忽而又是无比的愉悦和惬意。因而,我以为,苦只是一个表象上的,更深层次的是心灵的反思与体验,毕竟这次世博之旅,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旅行,更是一次强烈震撼和无限思索的心灵之旅。因而我为这本将要整理出版的书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世博心旅》,希望我的反思与感悟能给更多的人以心灵上的触动。”
     “世博第一人”这个称号,是在世博期间接触过王国庆的人们送给他的,他们无不敬佩这位来自陕西的优秀企业家对世博的执着与情怀。就连世博会入口处的工作人员也不止一次对王国庆说:“你怎么今天还来看?”王国庆总是一脸朴实的笑容。在这参观世博的四十天中,王国庆看遍了世博园所有的200多个展馆,而他与工作人员也变成了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熟人。
“后苦旅工程”
    7月13日,王国庆终于结束了漫长的40天的世博之旅,带着疲惫的身体飞回了西安。但辛苦的日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新的“后苦旅工程”已然提到了日程。
    刚一回公司,王国庆就告诉自己的助理:“公司的事情不要找我,就当我没有回来。”就这样把打算给他汇报工作的公司领导挡在了门外,组织起自己的编辑团队,关上门开始了世博手稿的整理校对工作。
    文字的校对,篇目的调整,照片的筛选,一切都在王国庆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校、二校、三校……无数次的反复校对,直到再也挑不出问题来,才总算松一口气,而抬头一看挂历,已然两个月过去了。在这两个月中,真的可以说是日以继夜,整个团队自觉放弃休假,加班加点,只是为了能够把这本书做的精益求精。而王国庆也是不顾身体的疲倦,每天都忙到很晚,有一次还因为操劳过度,晕倒在自己的办公桌旁,虽然最后检查并无大碍,但也着实让人捏了把冷汗。当上下两册终校版的《世博心旅》最终放到他的案头时,王国庆不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笑容中到底包含着多少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他知道。
    在《世博心旅》结集出版的前夜,王国庆忽然发现办公桌角落里一叠叠精美的世博会图片。他想,这不就是对上海世博会最直观的展示吗?于是,决定从所拍摄的一万多幅照片中精选出一百余幅,出版一本命名为《世博掠影》的画册。王国庆说:“这既是对《世博心旅》的有益补充,也是对整个团队劳动结晶的展示,更是对上海世博会最直观、最完美的呈现,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一位参观完所有展馆的民营企业家和一位热爱生活的摄影爱好者在上海世博园的切身感受。也许拍摄者的技术和设备并不是最专业的,但却是有感而发、源自于心灵的真实写照。”
    国庆前夕,王国庆的新书《世博心旅》正式在上海出版发行,这是国内目前出版的第一本以世博观感为题材的世博新书。《世博心旅》包括上、下两册和一本《世博掠影》图集。该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作者详实介绍了参加上海世博会100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人文、地理、国粹、民风,可谓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此外,作者还谈及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低碳社会等一个个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难题,阐释了自己作为一个学者、一个社会实践者、一个当代企业家对本次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与思考。

              


王国庆的后世博生活
    在王国庆参观完世博还在闭门写书时,其游遍世博园所有展馆的经历就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王国庆也是全国各地,活动不断。上海财经频道的《波士堂》栏目组专门邀请王国庆参加其节目,给广大观众讲他的世博经历和感受。
    在世博会陕西活动周期间,王国庆带着他的新书《世博心旅》应邀参加,《世博心旅》作为陕西活动周的一个文化参展项目,也是王国庆总裁带给上海世博会陕西周的一份特殊礼物。在开幕式当天,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展台前看到《世博心旅》时,不由得开卷翻阅,并欣然接受了王国庆赠送的新书。当得知王国庆花了40多天,参观了上海世博会200多个展馆,并在一个月时间内出版这套30万字的新书时,不禁赞叹不已。
    在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王国庆参观上海世博会及其新书《世博心旅》的相关报道。王国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不止一次看到斐济馆的馆长在给游客讲解他们展馆时眼含热泪的情景,因为按照现在的速度推测,可能几十年以后,世界上第一个消失的国家就是斐济,她为人类的未来感到担忧。”
    据悉,自《世博心旅》出版发行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各界导报》、香港《文汇报》及腾讯网等20多家国内媒体先后报道。“中国世博第一人”、“世博狂人”“世博第一牛人”等称号被媒体一以冠之,王国庆一时间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编者按:四十天的世博旅程,两个月的出书历程,几个月的媒体播报,让王国庆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更加的繁忙。作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总裁,虽然这几个月的世博历程让他没有时间关心企业的日常经营,或许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的商机,但经常谈及“机会成本”的王国庆却认为值了。
正如王国庆在书的后记中所说:“这次世博之旅,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旅行,更是一次强烈震撼和无限思索的心灵之旅。希望我的反思与感悟,能给更多的人以心灵上的触动。”
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王国庆,真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