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阳光男孩和幸福女孩


做阳光男孩和幸福女孩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探索“自主德育和性别差异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
记者 雷玲
现教传媒网 http://www.modedu.com     2011-01-03   现代教育报 [ 107 ]

        本报讯  “同学们,当学校的公共设施频频被破坏,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010年12月2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开展的“做阳光男孩——中关村一小四年级男生快乐大集会”活动中,当学校德育主任梁小红给四年级的孩子们展示了学校被损坏的一个个令人遗憾的镜头后,向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们发出提问。
        据悉,本次活动是中关村一小开展的“阳光男孩,幸福女孩——性别差异教育”系列德育活动之一,也是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自主德育和性别差异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探索。
        该校校长刘畅介绍,学校进行“自主德育和性别差异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探索,源于学校装手纸的设施频遭破坏这件小事。“事虽小,却关系着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去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她说,中关村一小一直倡导“自主德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当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后,学校决定摒弃传统的教师灌输的方式,而是以此为切入点,在学生中开展朋辈讨论、兴趣活动等新型教育模式,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如果洗手间没有了手纸盒,如果你走在楼道里都提心吊胆,耳朵里充斥着别人的喧叫声,你会作何感想?”在当天的四年级男生快乐大集会上,当孩子们观看了梁小红主任出示的图片资料后,开始提出自己的思考。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四年级9个班的学生各自分成代表团和亲友团两大团队,开始就“如何保护学校的公共设施”“如果你在校园里被撞倒了,你的心情如何”“怎样才是一个阳光男孩”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阳光男孩是校园的小主人,要爱护设施,做最好的我。”“要遵守规则讲礼貌。”“从小学会自立,做最好的我。”……自主讨论、分组提案后,学生们渐渐达成共识:每个人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才能成为阳光男孩,才能做快乐的自己。
        据梁小红介绍,本次活动开展前,学校还在四、五年级的男生中下发了校园公共设施保护和损坏方面的调查问卷,以引导学生们关注即将讨论的话题。而不久前,为了让高年级的女生在临近青春期时更多地了解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学校还开展了“幸福女孩”品读私家信活动,同时让卫生室的老师为女孩们讲解相关知识,从认识上提高女孩的幸福感。
        “我们希望把这样系列的德育模式探索开展下去,近期的两次活动是以男生的责任感、女生的自爱情感为主题进行引导的。今后,我们希望能够在男生、女生的其他素质上进行阶段性教育,相信会对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有所帮助。”刘畅校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