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0几天,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即将结束,也就是说基础部分的复习已经完成。就从我女儿现在的情况上来看,一轮复习的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薄弱的问题。问题还是出现在数学和英语上,究其原因就是,在课本的参透上不过关。
今天,杨永龙老师发表的博文《高三的学习要注意些什么》中谈到通读课本的作用,他讲:“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高考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
现在,女儿在数学、英语的复习上,让我总感到在脱离课本,一直在做练习册和模拟卷,女儿的基础本来就弱,在高一和高二上半年,几乎就没有正经的去学习,从她在哪阶段的成绩就可以看出,这也就是说,女儿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大部分都是不过关的,只有到了高二下半年,才有所醒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忽然间名次提升了100多名。进入到高三总复习,听课就像是在新学一样,大多数的知识点,感到根本就好像从来就没有学过一样,这时才感到自己的基础是多么的薄弱。没办法,狂读课本,从课本里要知识,要基础,但这也是局限于文综。在语、数、外上,还是着重做题,为的是完成任务。到了数学上最弱的部分做题根本就不管用了,因为最基本的公式记忆起来都感到困难,更不要谈公式的推导了和知识串联了。
每次和女儿通电话,掌握课本这是我每次必嘱咐的内容,可都是由于作业多,时间紧全被她搪塞过去了。这次元旦放假回家,自己通读课本上薄弱部分,才感到数学课本的重要性。
杨永龙老师讲:“要知道高考80%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当你抓住了课本那么也就等于抓住了高考的80%的分数。”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分数啊,对于我们内蒙古的文科生来讲,去年北大的分数线也就是在580多分。所以说,想要提高成绩,任何一本辅导材料都不如把课本搞懂高通,你在哪里薄弱,就应该到课本中找到相应的部分,去进行补漏,回归课本。
杨永龙老师在博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学习的关键是回归课本,把高考要考的科目的课本读精读透,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并力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那么你的成绩就一定会得到提高的。”
当今大多数的高三生,我的女儿也在其中。以我观察不是因为题做得有多少,关键问题是,没有真正地把课本里的知识点搞清楚,根本就没有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在考试做题中凸显出解题能力的不足,考不出理想的成绩。
最后,用杨永龙老师的话:“高三所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暴露出我们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有机会纠正和补充相应的缺陷,进而提高高考的应考能力,它与我们的高考结果并无必然联系,应该说考试暴露出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好事,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乐观的心态去面对。”